·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于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在师生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不再是纯知识的传播着,不再是学生行为的监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参谋,合作者。学生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一个相互合作的集体。集体活动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人都不是多余的。教学活动分工不再那样明显,看不出哪些应该是教师做的跨文化的人,哪些应该是学生做的,需要大家合作完成。例如,在处理《综合英语教程Ⅰ》中(高教版,邹为诚主编)关于“美国人眼中的英国”和“英国人眼中的美国”的文化话题时,先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于美国/美国人,英国/英国人的普遍认识。这中间会有学生随时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异议,并补充自己不同的观点。我也会时不时地插话,评论,提醒大家要用动态的眼光去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价值观等。然后,以角色表演、个案研究和自由辩论的方法,创设文化情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对话,从而使学生体验跨文化交际的困惑与快乐。
·跨文化交际不能缺少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就是说话者的第一语言和文化(LC1)和其它语言和文化(LC2)进行互动的过程,这个互动是双向的,缺一不可。所以,语言学习者首先必须要深谙自己的母语文化(LC1),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纳异国语言文化(LC2)。我们作为中国人,在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将我们深邃悠久的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外去,便于他们了解中国。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对别国的文化夸夸其谈,可是却对自己的母语文化一无所知,这样的场面肯定是非常尴尬的。我们学习异国语言文化的基点是本国的语言文化,否则,学习异国文化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者要站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角度审视异国语言文化,同时也要辩证地用异国语言文化审视自己的语言文化。学习异国文化不是抛弃本国文化,而是更加充实和丰富本国文化,然后集多种文化之美,成为一个具有多种文化身份的人,即跨文化的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优势,立体形象直观地地展示文化的魅力,教学的效果更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知识,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谚语成语,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中国经典名著,中国诗词等及其相应的英语表达,也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汉字五千年》等有关中国文字和历史知识的影视作品等。这样的资源很多,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加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并与异文化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吸收异国文化。
四、结语
总之,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美英语了,而是为了交际,为了能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文化,同时能够准确恰当地传达自己的话语和文化,这就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既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跨文化沟通能力),以适应日益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够听懂英美等国家的所谓标准的英语,还要能够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及英语作为外语的人士进行有效交流。一句话,就是教学要朝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跨文化人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Keith Johnson,,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田贵森导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福建:福建人们出版社,2008年4月第7次印刷
[5]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博士论文),2008年5月
[6]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7]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8]张伊娜,《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内涵》{J},外语教学,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