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举例。创造构想发展的方法。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分析。
论文关键词:《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一、《产品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有,讲授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必经之路,它包含了从构思到最终产品的设计及设计评价的整个过程。知识点包括:产品设计概论、产品创新设计原理、产品设计程序和产品概念创新等。《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这个课程有如下特点:
1、这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
《产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的造型基础、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效果图技法、模型制作和市场营销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技能综合起来,完整的将一个或若干个产品从设计的准备阶段、初步阶段、深入阶段、完善阶段到完成阶段等从头到尾做下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熟悉整个流程,并且学以致用,因此,《产品设计》又可以说是一门应用课程。一般来说,这门课程安排在本科教学当中靠后的阶段。
2、这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
这门课程重在设计行为的本质——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设计思维的模式,创造构想发展的方法,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那么,这首先要求学生打好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即掌握好产品设计的要素,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理论问题。与此同时,要把理论问题转化为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扎扎实实的把一款或多款的产品设计从头到尾做下来。
二、《产品设计》课程教师与学生的状况分析
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工业设计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由绘画、工艺美术和工程图学、机械、材料等专业改行方法,缺乏工业设计的实践和系统训练,尽管有高职称、高学历,但从事新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尚显不足。还有一些专业教师是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既缺乏市场、工程等知识和实践,也缺乏教学经验。另有一些专业教师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其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更新、充实、提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现在设计艺术专业普遍强调专业特点而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有的教师上课放任自流,养成学生自由散漫。教师打分随意性大、感情用事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文件(大纲、计划、教材等)不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工业设计的任课教师的学历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从思想观念到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任课教师普遍缺乏设计公司或制造企业的直接工作经验。我们说产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从市场调查,草案提出,与工程师的合作以及到最后的生产制造等,这些都需要以实践经验为背景才能获得良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们的任课教师往往缺乏类似的经历,即使具备类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也往往是在设计理论上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而不懂得真正从事设计实践的甘苦。这使得《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
2、任课教师往往缺乏掌握最新设计工具的能力。随着非物质时代的来临,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了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设计工具。计算机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具有比手工表达明显的优越性。比如,用计算机制作的效果图,不仅速度更快,造型更准确,而且更具有逼真感和感染力,这样更加方便于交流和传达信息。然而,计算机是一个新事物,并且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的事物,最新最便捷的设计软件往往在一两年之内就要更新换代,我们的任课教师很少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一般来说,任课教师都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扎实的手头表达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都相对陌生。这样就无法指导学生利用最先进的工具表达创意。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主要设立在艺术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师资、生源上都存在差异,两种教育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有所不同。或者同一个设计院系,同时具有理工类和艺术类的两种生源。两种生源具有各自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并且注意加强两类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以便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举例
《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该课程结束之后,获得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经验,以便适应设计行业的需要。下面列举一些效果突出的教学方法来讲。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这个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可以说方法,案例是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等。此外,由于将学生置于一种接近现实的情景之中,还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将来用得上的经验。案例准备、分析与辩论、案例总结和撰写案例报告等。
在产品设计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些现实中的设计案例,可以是经典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本人等直接参与过的设计案例,比如,苹果公司的“ipod”MP3的设计过程等。同时,任课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设计题目也可以成为设计案例,在这种案例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2、思维风暴法
这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极限,鼓励同学们奇思妙想,不要受到现实产品、现实科技水平和现有观念的束缚,其中有一些幻想的味道,是纯粹的概念性的创新。
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也许这不符合真正的设计工作的要求,但是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是有积极意义的。任课教师的作用是在产品设计的开始阶段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去想,然后再视图寻找方法实现这些想法,如果在现实中不可行,再一步步追求近似结果。只有在进行充分的概念创新之后,才能真正的创造出最有新意和最有价值的产品。
3、换位模拟法
换位法是指站在企业客户或者消费者群体的角度进行设计思考和设计创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模拟身份的方式对学生的设计提出批评指正和各种要求。
由于一般将全体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可以让每个小组再进行设计创作的同时,模拟企业客户或者消费者群体的身份,对其他小组的设计作品提出疑问和看法。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上,那么主要是从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可行性等方面去考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则是从美观性和使用的舒适及方便程度进行的考虑。
我们知道,产品设计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是一个一步步接近最优化的艰苦过程。任课教师的作用是不仅要对每个小组的设计做出评价,同时要对各小组对其他组的提问进行评价,看看问题本身是否合理,是否问得很关键,以此来鼓励同学们严谨得治学态度和设计精神。
4、产品分解法
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产品或者带有配套设备的产品,可以将产品分解位若干各部分,分给不同小组去做。这样的好处是使学生懂得产品设计中的细节设计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设计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比如,对一两大型运输卡车的设计,可以将卡车分为车头,车内部及车尾的设计,要使各个小组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方法,做好汽车的细节设计,同时使最后的完整产品不失统一感与和谐美。
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分析
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成果的评价使紧密相关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完成情进行考核,并结合学生的最终作品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由于《产品设计》课程是个高度重视实践的课程,因此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评价。因此,这门课程一般步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首先,任课教师由于参与了学生设计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注意对每个环节的考核,要把各个环节的成绩同最后设计作品的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精神。如果任课教师只看最后的设计效果图的好坏,显然不能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老师应当避免个人武断的评价。因此,设计一个没有完全标准答案的题目,因此老师个人的评价不能真正体现一项设计的好坏。整个设计课程的评价最好由整个设计院系的所有老师共同完成,这样各个老师可以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那么这个评价结果才是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结果。
最后,《产品设计》课程是一个总结性的课程,是一个工业设计本科学生各门功课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因此有必要把学生的作品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进行评价,比如,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公开展览,或者把作品放到相关的设计竞赛中去,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并得到更为准确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