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行情感教学、愉快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学术基础力量。古人对教师的要求是“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即要求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人格上都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时不在以其自身的素质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教师对教学科研的敬业态度、不囿于陈规的创造精神、对人生与社会的点滴评价等等,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教化作用,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4]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完善,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人文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3.2
[2]王浪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讨论的热点与盲点[J]. 职教论坛,2004(7)
[3]廖仲春. 浅谈在高职院校中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3.15
[4]冯盈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加强人文教育[J]. 宁波大学学报,2002.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