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以和谐的思维理念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6-01-16  作者:张 军

内容提要:和谐思维理念就是以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基础,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使之在差异中见协调,个体中见整体,整体中见平衡;就是要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协调差异性,允许“和而不同”,最终求得大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好和谐思维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功能,还需要做到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领导机关的统筹能力与基层组织者的责任能力相结合。
论文关键词:和谐思维理念,校园文化建设

一、和谐思维理念事关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进入矛盾凸显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地处社会发展中心的高校文化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我们倡导以和谐的思维理念构建校园文化,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价值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其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建设的是非标准,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渗透等的特性把理性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散播在感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广大师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教育,从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提升了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格,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各类人才。

二、和谐思维理念事关校园文化的开拓创新。和谐思维,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广大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要针对青年学生参与意识强、渴望展示自我、注重亲身体验等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好学校各级组织和团体的作用,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广大学生都能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产品”上各取所需,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校园文化发展进步。

三、和谐思维理念有助于提高组织者的能力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的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党的理论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然要求组织者在工作中要坚持用好的制度选人,用好的作风用人,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发展的集体成长氛围。突出把握好广大青年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需求因素、兴趣因素和理想、信念的世界观因素,将之融入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努力实现学生的文化诉求,不断提高组织者服务大众文化的能力要求。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好和谐思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功能,还需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群体文化需求与个体文化需求相结合。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行为具有动力作用和导向作用,是个体满足和发展的归属,个体依据群体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具有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应着力把握好群体与个体二者的关系问题,使之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用环境的熏陶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在感悟、理解中升华品质、完善自我。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核心价值教育,弘扬时代精神;形式上要因地制宜,简洁实效;风格上要有刚柔并济,有所侧重;选材上要立足自身传统、办学背景、地理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突出文化的特色。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引导群体文化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群体中的个体发展需求。正视学生个体在阅历、能力、性格、文化层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注意搜集和认真听取其合理的文化需求,尊重其在文化建设中的创新精神,鼓励发挥自身特长,着力在文化建设中突出个体特色,容个体与群体之中,实现个体需求与群体需求相统一。

这种群体中有个体,个体蕴含于群体之中的思维模式既有利于组织者开展好群体文化建设,使之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引导个体的发展,又充分尊重了个体需求在群体中的特性,使二者在文化活动中有机交融,增强了和谐思维的针对性。

二、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讲究创新,绝不意味着是要放弃传统而一味追求时尚,而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统筹发展。

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用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贵”的社会观来协调校园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和谐发展。着力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对革命教育基地和社会发展成就的参观见习,对民族历史、本院校的发展历程的学习等,启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还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突出抓好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加强学术交流与文化交流,交流的范围既可以是校内自身交流,也可以是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文化本身,也可以是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热点等在内的泛文化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举办学术会议、承办文化活动、开办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开展社会实践、参加社会活动等,使广大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阔了思维意识,提高了理论觉悟和认知水平。要充分重视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加强舆论引导与监督,开展网络宣传、对话与交流,适时倡导开展网上智力游戏“对决”,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这种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既有利于实现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优良传统的认知,又兼顾了社会文化的新潮,从而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了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娱乐活动水准,增强了和谐思维的实效性。

三、领导机关的统筹能力与基层干部的责任能力相结合。校园文化起着培养人、塑造人的舆论氛围,如何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陶冶官兵的情操,还必须发挥好领导机关和基层干部的合力。

实践中,一方面上级领导机关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部署年度任务时对文化建设提出整体规划,使之贯穿于工作的每个领域,与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工作相融合,彼此促进。要结合每次的办公会、议教会等时机,分析文化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基层单位要根据上级机关有关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着力把原则的要求具体化,把成功的做法制度化,把明确的规定经常化。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活动节目,要常抓不懈、稳步推进;对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节目要着力改进方法、突出创新。另一方面,又要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建设,通过推荐院校培训、重点培养、短期集训等方式,坚持自学与帮带相结合,突出抓好典型引导、量化管理、督促检查、定期讲评,积极营造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这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既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朱明宝. 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4)
[2] 王 华. 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探索.2008,(1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如何推动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以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社团为例
下一篇论文:依法治校学校进一步向规范化、民主化迈进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