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部门应编制详细的手册,向学生全面、细致地介绍各种教学、管理信息,其中应含有包括公选课在内的各种课程介绍、开课计划、学习奖惩措施、选课制度等。这种手册在新生入学时随学生手册一起提供给学生,并在每学期进行公选课前,将实际要开设的公选课向全校公布,每一门课程应有相关的介绍,包括内容简介、课程类别(理工或非理工)、适用范围等。另外,对每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应作介绍,包括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研究方向、论著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选课前对自己所要选择的课程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经过一到两周的试听,学生一次选择成功的比率将大大提高。
针对学生避重就轻“凑学分”的情况,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选课目的的教育,对公选课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其次,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加以引导,比如合理划分公选课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类别的课程。此外,还要合理确定各个课程学分的比重,对于相对容易的课程可以适当降低学分来引导学生对其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公选课的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因此要实行全程考核,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一是加强对日常教学环节的考察。学生凡缺课达到一定次数即取消考试资格。考试如采取试卷考试,要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内容宣传,让学生主观上放弃作弊的想法,如有作弊要严处。二是考试形式多样化,不仅可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还可采取论文、大作业等多种形式。应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三是考核内容的结构上也可以更灵活,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加大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方法的考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为保证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类别的公选课程,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运行过程应实行全面监控,形成良好的闭环反馈系统。
要使公选课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施,因此要有一支专职的公选课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伯铎,王小文等.“清洁生产概论”公共选修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5,(5): 91-94.
[2]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袁贵仁.素质教育:2l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4]王敏,谢东.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钱厚斌.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
[6]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2005(2)
[7]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