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都知道,正是这个小时候被老师断言“一定没出息”的孩子却在二十世纪人类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前劫难之时成了决定人类生死存亡、改变世界命运、受到世界人民瞩目的风云人物之一丘吉尔。
还有,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一张是初中二年级的,其中有三门功课不及格:修身35分,国文55分,图画35分。其他功课有七十几、八十几不等。另一张为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成绩报告单,国文也只有88分。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包括国文三门功课不及格郭沫若的成绩单,是否能令那些从一年级或者小学就对孩子“永远”定性的老师大跌眼镜呢?“学子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不计其数的时代骄子年轻时并无骄人的成绩单就是明证。”这是文章的原话
文章最后强调说“为人父母者还是少点功利,多些开明,顺其自然发展为好。”
看到这里,我有点儿为家长们抱屈。当然,文章中说的家长是有,但大多数家长是被老师逼的。老师,为了“分数”简直是穷凶极恶了,学生考不到九十五分以上,打学生骂家长。美其名曰:为学生好。实际他们完全清楚,逼着学生做试题,考高分无论是他们的动机还是结果的事实,得实惠的只有他们教师自己;而且我想老师们也完全清楚,如此的做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身心健康都是贻害无穷。但我们的老师却全然不顾,一个劲地逼着学生买试卷、做习题、考高分......有个小学毕业班老师,等学生参加完统一考试后,即把学生考的试卷重新复印,然后召集学生到教室里重新再考一遍。学生考的结果没有达到她的愿望,她当场就哭了。她一边哭一边斥责学生说:“我辛辛苦苦地教你们,你们就用这样的成绩报答我呀......”
多么的悲哀啊!本人真是感到万分地痛心而又觉得好笑!我几乎被弄糊涂了,不知道老师的职业是做什么的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区分。”
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如此的觉悟、如此的教学心态,能教出好孩子吗?
老师,真的成了新时代中自私,世利、蛮横,无情的浅贵族。
我说“浅贵族”,是我给惟利是图、牟取暴利的教师搜刮出的新名词,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怎样形容如此这般的教师,想到这些教师在经济上已俱备贵族的富有,但行为举止品行又远没有贵族的高雅和气度。所以我说他们是“浅贵族”。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包括所有,真正的好教师除外。
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所认识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这句话对“考分”的定论再明确不过了。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优等生。牛顿7岁读书时还是个“野惯了的孩子无法静下来听课”因成绩差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里。好多同学瞧不起他,不愿跟他玩,嘲笑他,骂他“笨猪”;而智慧的化身、天才爱因斯坦睁开眼睛来到这个世界上,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有点迟钝,3岁还不会说话,母亲担心他有什么病,上学后希腊文教师说他“笨”……
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为什么要如此疯狂地搞超前教育,拔高教育,剥夺儿童快乐的童年?
当然,像列宁、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伟人一进学堂就优秀不用老师操心当然是最美好的。但这些伟人也不是靠超前教育,拔高教育取得的成就。而且人,不可能是一致的。一个母亲生的也不可能一样。民间有一句最通俗的谚语,叫“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和短”,老师,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这样不切实际地、蛮横无情地逼着学生都要一样地考高分呢?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德国大学为何拒收“高考状元”》。文章说:“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文章指出:“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而我们的老师人为掀起的“应试教育”彻底否定了人类教育的上述真谛。
以上事例说明,小学生考试的分数,尤其是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高分绝不能代表孩子的文化素质,更不可以从孩子小学念书的学习成绩好坏而打击、伤害天真无邪的儿童。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不是慧眼,或者说您是慧眼,但您的慧眼已被利欲所蒙蔽,您是分辨不出您眼前学生的优劣、好歹的,更不可能预知孩子的“永远”您没有这个水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