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广场“以人为本”三层次探析甘露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目前国内各大小城市盛行“广场风”,城市广场在城市里多起来,本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在“以人为本”地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广场的设计与建设是否真正贯彻了这一根本原则呢?并不尽然,笔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衡阳市城市广场的设计与建设进行探讨。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以人的需求为准则,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要求,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的和谐性,使市民心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是到广场游玩的两个特殊群体,广场设计与建设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细节上给予关怀,以期创造浓浓的人情氛围。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与建设,城市广场
 

目前国内各大小城市盛行“广场风”,城市广场在城市里多起来,本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在“以人为本”地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广场的设计与建设是否真正贯彻了这一根本原则呢?并不尽然,笔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衡阳市城市广场的设计与建设进行探讨。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来源于14C—16C欧洲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即humanism,(也可译为“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城市广场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以人的需求为准则,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要求,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的和谐性,使市民心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城市广场“以人为本”三层次分析

2.1第一层次——服务对象大众化

“以人为本”的着眼点应以大众人们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城市广场应是迎合城市市民大众心理需求而设计的,它的公共性应当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供在此生活居住的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的,绝不是个别领导标榜政绩的工具。著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营模式是关心人和培养人”,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是空中楼阁。

遗憾的是,现代城市由于过分积聚和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城市广场作为市民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分布上都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了市民广场的实际容纳的人数超过其环境容量。就衡阳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唯一能称得上城市广场的就是雁峰公园前小小的雁峰广场。论文参考网。备受衡阳市民关注的岳屏广场在2002年6月1日开放以来,很快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玩乐的集中地,据统计,夏天的人数高峰期达2万人/日,纵目一望,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大大超过了其设计容量。这充分说明,广场以其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巨大的凝聚力。市民对广场等开放空间的趋之若鹜,反映了他们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现实需要和对美丽宜人生活环境的渴求。

城市广场是目前城市居民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根据对居民问卷调研的综合分析,城市居民使用城市广场的频率居首位,按照使用广场人数占被调研人数的百分比排序,城市广场、公园、商场的使用频率依次是85.6%、75.2%、64.7%,而且各个年龄段对城市广场的使用频率也居首位,相对于其它各类城市空间,广场是人们最愿意流连的场所。

没有诸如城市广场之类开放空间的城市是荒凉而无生气的,市民拥有城市广场,应该是决策者和建设者对市民身心健康以及情感最起码的尊重和重视,当一个城市对市民这种强烈性的愿望都无法满足时,如何谓之“以人为本”呢?故笔者把服务对象大众化作为城市广场建设“以人为本”第一层次。

2.2第二层次——服务设施人性化

在全国的诸多广场,不论是粗制滥造或是精雕细琢,均能或多或少吸引一定的人群,这说明我国广大市民对“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开辟出来的开放休闲空间的渴求是如此强烈,作为广场设计者和建设者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生理心理需求,把广场“以人为本”上升到第二个层次上来,营造一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广场,让市民拥有了城市广场,还可充分享受城市广场。

2.2.1广场应是一处充满人性的亲和空间

城市广场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之一,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在“起居室”中,所有的家庭成员可以进行各种活动,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同时每人各自不同的活动又能融会在一起,形成动人的家庭生活场景。

城市广场中吸引人群的是社会生活等潜在的“内容”而非浮华无实的外表。可以设想,如果衡阳的岳屏广场仅仅是一处用大片的花坛、草地组成变化莫测的图案,有巨大雕塑和喷泉在孤芳自赏的地方,那就成了一个仅仅展示城市建设政绩的“橱窗”,无形中会把平常百姓隔得远远的,真可谓“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2.2广场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广场设计与建设应充分考虑市民生理心理特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现代城市广场的意义不仅是政治集会的需要,更应满足多功能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适应迎合市民的休闲特点,如健身、休息、表演、集会等。笔者以考察岳屏广场休闲特点的结果为例:

(a)时间变化:城市广场活动空间应适应居民每天活动内容变化。

早晨:做操、打拳、打羽毛球

上午:聊天、聚会、小坐、看展览演出

晚上:散步、踩卵石、戏水、休息、跳舞

(b)季节变化:

春秋:需要阳光、大片开阔地

夏季:纳凉、需要树荫

因此广场需乔、灌、草结合,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比例恰当。

(c)不同年龄群的喜好:

中老年人:群聚、聊天、遛鸟

青年人:休息、学习、谈恋爱

少年儿童:玩耍、追逐、探险

因此广场建设要结合不同居民的活动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动静相宜,开敞封闭有机组合。

2.2.3广场设计与建设要注意细节关怀

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是到广场游玩的两个特殊群体,广场设计与建设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细节上给予关怀,以期创造浓浓的人情氛围。

如:老年人活动场地必须做无障碍设计,尽可能采用斜坡,不用台阶,采用背靠式座椅,亭廊要有扶手,采用软质地面,不用水泥等硬地面,笔者曾亲眼目睹一老人在市区某广场的大理石地面上摔倒。因为大理石地面积过大,且有一定斜度,加之因喷泉造成地面常年湿漉漉的,青壮年走路也要小心翼翼,何况步履维艰的老人呢?

儿童在广场游玩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成长与室外活动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儿童年龄的不同,其体力、活动量、甚至兴趣爱好等也随之而异,故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一般可分为幼儿(2岁以下),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儿童(6-12岁)三个年龄组,规划布置必须考虑使用方便(合理的服务半径)与安全(无穿越交通),以及场地本身的日照、通风、防风、防晒和防尘等要求。论文参考网。

细节的关怀是最暖人心扉的,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使广场不仅可以吸引人流,而且还使市民真正把广场当成他们的家园,以愉悦舒适的心情充分享受家园的乐趣。

2.2.4因地制宜,尺度宜人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城市广场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社区广场三个级别,不一定是大型的中心广场才可取悦群众,因地制宜的社区广场同样是老百姓的至爱。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城市社区广场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要。

城市广场的规模取决于广场性质、功能、景观方面的要求,并受城市环境、交通和用地条件的性质,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广场规模。金纪元先生笔下的“哈佛广场”,还有被业内人士广为称颂的“蓓蕾广场”都是小广场的典范。笔者工作的地方在衡阳市立新开发区,经常目睹一块30米见方的空地上有几十位中老年人在那里跳健身舞,可惜夏天暴晒,雨天泥泞,环境差强人意。笔者曾上前探询,他们异口同声说周围没有合适的场地锻炼和休闲,很希望能建一个小型社区广场。论文参考网。它的建成,将是喧嚣城市里一块净土,小则小矣,但满足市民需要,且造价低,资金少,群众欢迎,何乐而不为呢。贴近生活的小广场,其丰富的内容往往超越设计者的想象力。

2.3第三层次——文化内涵本土化

广场文化应体现城市主流文化,符合当地市民的审美情趣,在呼应当地市民内心归属感的同时,延续地方文化特色。

城市广场向人们展现其背后所指代的文化信息,刺激人们产生联想,唤起积存于意识深层的情感,由此即产生了“意境”,这是形成文化氛围的真正所在,当然,广场的文化氛围,应与整体人文环境相吻合,并体现其地点性和文化性。

广场作为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作为市民经常性的活动场所,其文化品味对于城市、市民非常重要。

2.3.1突出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使市民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使城市、地段具有可识别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突出文化特色、即是结合时代特征,将城市、地段文化、自然地理等条件中富有特色的部分加以提炼,并结合创新,物化到广场中,从而使广场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位于衡阳市中心的莲湖广场保留了原有工人文化宫的一块湖泊,笔者认为,湖泊可点缀莲叶、荷叶,夏天有“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奔放,冬日里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清雅,既使“莲湖”名符其实,又具有地方特色(衡阳以湘莲著名)。

2.3.2营造人文精神场所

城市广场应是一个熏陶市民情操的精神家园。市民随着与广场文化交流的持续与深入,感到不断受益,提高文化品味,提高了生活质量。广场文化建设应在雅俗共赏的基础上,适度地偏向高雅或先进性文化,或是对某些通俗文化进行适度提高与创新,这样,既使大众易于接受,又使大众久处受益,自身素质日益提高。

衡阳市的太阳广场在广场文化建设上先声夺人,从2003年5月17日,市高新区管委会与团市委共同举办的“华新快乐周末”在这里举行,拉开了和衡阳市广场社会文化的序幕,之后,太阳广场文化娱乐活动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到目前为止,“华新快乐周末”已举办了逾四十期,为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群众团体提供了一个弘扬文化的大舞台。

在这样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的熏陶下,市民自身素质日渐提高,精神生活丰富而充实,市民也乐易让自己溶于广场文化中,去体会其文化魅力。

结语

城市广场设计与建设本无定律,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但根本原则却有一条--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切实贯彻此原则,才能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不论它外在形式如何,那都会是一个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唐勇.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规划师,2002(10)
2.罗卿平.马进军.人“自然”城市,城市规划,2001(1)
3.金纪元等.城市广场——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规划,2002(3)2002(1)
4.周俭.刘文波.城市广场的文化与生活意义探索,城市规划1999(11)
5.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形为初探,规划师200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草花在现代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及养护
下一篇论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环境保护论文
最新环境保护论文
读者推荐的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