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项目的参与需要父母和孩子长期相互督促锻炼,另外如果体育职能部门在选拔运动员扩大地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选拔家庭组合式的体育尖子家庭参与各种大型的运动会,他们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和趣味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可能会兴起全民健身热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运动会的荣誉激发“防、抗灾”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兴趣促使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反思对策。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建立一个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反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综上所述,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他联系到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此,我们每个公民都不能坐以待毙。其实,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如不断重复的高考自杀和深圳富市康大楼上的12例自杀事件说明现代学生需加强挫折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们的抗挫能力需要学校体育实施其教学、训练功能;北京大街上展示的人狗同笼的悲剧,让数千老百姓在政府门前下脆需要学校体育教学给学生成功的鼓励;校园里发生心理变态、扭曲的惨案需要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说明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要体现现代社会需求,体、心、智健康人才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目标,只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智力的综合培养,因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成绩是隐形看不见的。这要求得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增设有关的体育设施和项目,发展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全民体、心、智的全面综合发展。就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关的知识和训练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让孩子从中受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锻炼,储备“生于忧患”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生命的存在,才是社会一切发展的前提。
郑富芝司长还说:“建立一个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反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推进课改需要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给予理解和支持,需要避免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来认识、理解自然灾害。这说明,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了很多新的问题出现,我们的体育教学就必须顺应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改革、找出相应对策,我们为社会需要而转型,真正完成教育教学塑造“全人”的使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