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与澳大利亚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澳大利亚与中国存在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很少,其中澳方出口到中国的仅有5种有极强竞争力的产品,但总体相对中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而近7年来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中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64%的对澳出口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0.01,不具备竞争优势。
从分类农产品角度看,澳大利亚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有043类、211类、263类、268类、411类,其中043类的指数在不断变小,表明澳方该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变弱;211类和411类指数较稳定,澳方保持了该产品的竞争优势;268类产品则是澳方竞争优势最大的产品,03年到09年指数平均达到了20,远远高于其他产品;而263类则很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RCA指数非常小具体表现为出口贸易额小,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这同前文所述的情况基本相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相对于中国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具体表现为中澳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
3.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且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87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农村目前大约有4-5亿劳动力,城市流动人口近2亿,劳动力资源的丰裕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相互关联,直接影响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蔬菜、加工、罐装蔬菜、水果蜜饯、精制水果、水果汁、蔬菜汁、糖果主要农产品都为未加工和初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附加值很低。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80万,人均农牧业用地大约为2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近3公顷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澳大利亚人均耕地面积导致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具有极强的优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缺乏优势。澳大利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有未加工玉米、含酒精饮料、未加工兽皮、棉花、羊毛、其他动物毛、动物油、脂,5类产品均属于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中澳双边贸易互补性强,竞争性弱,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中澳双方各自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中国在某些具有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譬如水果、蔬菜等,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沿海一些主要出口省份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上,扶持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澳大利亚,争取中国优势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强对于出口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引进及推广工作,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多样化与差异化。
(二)中澳之间发展潜力巨大,应加强双边农业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易受影响,但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等之间的差异还很大,随着贸易量的逐年扩大,双方优势农产品在对方市场的渗透,对于双方相关企业及农民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容易产生贸易争端,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协商和交流,拓宽农业合作的层次,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创立解决争端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以便友好的解决贸易争议问题。另外,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许多方面均具有成熟的经验,通过与澳大利亚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澳大利亚,充分发挥两国间贸易的应有的潜力。
(三)中澳之间的贸易逆差短期间不可逆转
随着中澳双边贸易量的增加,贸易逆差短期间不可逆转,要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农产品的质量,可以通过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通过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逐步化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给生产企业及农民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无论对于我国还是澳方都是有利的。在农产品进口方面,根据国内农产品受冲击的程度,补贴受冲击较大的澳方农产品(譬如羊毛、动物毛)主产区的农牧民,应对其受损部分提供补贴;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保险制度,并积极探索农产品出口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立春,杨莲娜.构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 2010 (2):38-44
[2]凌振春.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66-72
[3]何立春,杨莲娜.解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流量[J].国际经贸探索,2010(1):63-68
[4]何好俊,祝树金.中澳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2008(12):19-23
[5]司伟,周章跃.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 2007(11):4-1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