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放而有兼容的精神
开放而有兼容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第三要义,是科学得以深入展开、优化前进的民主基础。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不只是一种模式,而是有许多可能的模式,科学概念和理论在本质上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发明”,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开放、自由创造活动。[5]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竞争可以激发人们探索真理的积极性,使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气,谁经受不住竞争熔炉的锤炼求实而有实证,谁就会被淘汰出局,这种无情的压力所带来的动力是巨大的,它导致了成果和人才的脱颖而出,也“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因此,百花齐放,兼收并蓄是科学精神的应有之意。
科学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社会舆论、社会道德、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科学作为一种理性活动,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压力,所以,对于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对于社会而言,则必须具备兼容而民主精神。民主是科学发育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民主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随声附和,或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而随意编织自己的见解是与科学精神决不相容的。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规律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就其所揭示的事物本质的不同深度来看,规律是有层次之分的。具体到执政规律这个主题上,就有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等不同的层次。只强调事物的共性,忽视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照搬别人的执政经验和执政模式是行不通的;同样,只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忽视了事物的共性,忽视了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也会给我们认识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来很大局限,会使我们无法正确借鉴许多人类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可贵经验,甚至偏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6]所以,我们说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这两个方面都是不能偏废的,也是兼收并蓄的科学精神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已不再闭门造车,思想的桎梏在不断的解放中,面对着色彩斑斓的世界文明成果,我们不会无动于衷,拮取其成果,吸取其营养,这是新―代党建工作者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当下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民主性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两者不能偏废,离开了民主的要求,科学得不到尊重,而离开科学的决策求实而有实证,人民的利益难予保证。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也与公共事务决策中缺少群众参与、民意支持不足有关。再如,在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上,我们党过去形成了一整套适合特定历史条件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所期盼的“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已经大体上建立起来。但是,群众对干部提拔任用机制仍有不满之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扩大群众的参与度,说到底是民主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问题。[7]又如,党风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某些群体性事件背后也隐约可见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复杂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真正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扩大人民的监督权,真正使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效果最大化,这同样与民主相关。
党内民主当然不是万能的,但的确可以影响大局。把党内民主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联系起来,全盘考虑,循其规律,配套渐进,党的建设便可日臻科学化。
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科学的理性精神与科学的人文精神是相通的,一个揭示自然规律,一个关照人类自身;一个追求真理,一个探索善与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完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和统一。科学精神是新世纪各级党政干部所应必备的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传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讲活,2009年9月26日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18页
[3][5]周光召谈科学精神2007年1月19日http//hi.baidu.com
[4]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上海译文出版社
[6]戴焰军各国执政党存在共同的执政规律《北京日报》2004年9月20日
[7]高新民论以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建设《中国监察》2009年10月27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