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校园突发事件的扩散期,应适当转变“把关人”理念⑤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难以过滤与控制。因此通常情况下,校园网络平台“把关人”发现学生发表“问题贴”后往往采取删帖的方式处理。但在校园突发事件的扩散期,千万不能简单地删帖了事,而应以诚恳、耐心的态度回复各种“夸大贴”及“恶搞贴”,主动介入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正确认识。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同学的理性思考能力,相信他们对事件舆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如若一味删帖而不作回复疏导,只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反而不利于网络舆论的掌控。通过N大事件,我们看到BBS上的删帖不但没能控制住舆论形势,反倒导致校园突发事件的舆论迅速扩散。
3、在校园突发事件的衰退期,应积极启动事件的反思机制
每一次高校突发事件,既包含着危害的因素,也是对高校危机公关能力的考验。在一次
高校突发事件即将归于消解的时候,关于事件能否避免发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置过程是否得当、舆论引导是否有效等问题应该被提上讨论日程。此时,校园网络平台应该充分利用其在师生中的广泛影响力,推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全体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一方面为师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优化。
注释:
①吕鹏.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09(14).
②杨筱柏.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能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③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后,N校X校区已发现数个H1N1流感病例,学生中间一直有可能封校的传言,因此广播试音时大家的第一个猜测就是可能广播封校。来自对N校X校区同学的访谈记录。
④周晓虹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12页.
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卢因在其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提出的“把关人”理论。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社会学理论引入新闻传播学界,人们进而发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介组织中实际上也设置了重重的“把关人”,他们从自身利益价值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应最终面对受众。因此,在传统意义上,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对信息发布形成垄断和集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