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试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以N大“寂寞门”事件为例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校突发事件指在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在于:爆发点的偶然性。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舆论就形成了。以助于在第三部分更有效地探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
 

高校突发事件指在高校校园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由此概念可知,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在于:爆发点的偶然性,往往令校方始料不及或难以事前防范;再就是会给高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冲击,具有一定的危害性。①国外有句俗语:坏消息就是好新闻。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便会迅速蔓延、受到多方(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逐渐成为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主阵地,而网络媒体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综合特点,从而使高校的舆论公关工作面临更多难题。本文试图在总结高校网络舆论形成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N大“寂寞门”事件的具体分析,与大家一起探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及特点

目前,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包括:校园BBS、QQ等即时聊天工具、博客、各类网站的公共论坛。论文参考网。跟帖评论是网络舆论中人气最为聚集的形式。按传播学理论,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的来源。这里的议题是指那些能引起高校网民关注的信息。从高校网络舆论的实践看,高校作为各种思潮交流相对活跃的领域,议题的来源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师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学术争鸣、内部改革政策、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

2、舆论领袖及其意见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在校园BBS上发布消息或参与讨论的学生往往都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活跃者或者是了解相关舆论热点的知情者。他们凭借自身的素质或者对突发事件情况的了解,成为论坛里的“舆论领袖”。他们善于从表象信息透析到比较深层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并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某种解析,然后进行表达。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影响其他网络成员的看法。

3、网络意见的扩散和放大。当网络“舆论领袖”的意见一旦成为高校学生网民关注的

热点时,就会引起较大范围和较快速度的传播。随着网民参与的增多,各种评论意见也在不断汇集,此时的意见已不再单纯是舆论领袖的意见,而是由舆论领袖的意见所聚合的社会人群所持有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意见认同者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意见的强度也不断增加,事件发展的过程可能会引起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注意和介入,并形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从而导致舆论漩涡的形成。

4、网络舆论形成阶段。当网络意见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争取到相当规模数量网民的

认同,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意见结构,并确立有序的状态。这样,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舆论就形成了。②

本文主要讨论由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的校园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出现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而高校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介入,使得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呈现以下特点:

1、“注射”效应。思想尚未足够成熟的高校学生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反应往往是最直接而强烈的,他们很难对身边发生的突发事件保持冷静的态度并进行理性的思考。通常情况下,对事件的感性认识会迅速占据上风,直接左右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

2、“垄断”效应。高校的人群集中密度大,基于校园网络、移动电话的信息交互程度也高。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就能迅速占领校园议题。

3、“窗帘”效应。若是学校未能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关于突发事件的种种谣言和推测就会通过网络遍布校园,使得事件的本来面目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4、“冒泡”效应。若是校方控制相关消息的发布和传播,而学生又急切希望获得事实的真相,一些信息就会在私人网络空间(比如人人网、博客、QQ空间)上流动,被称为“小道消息”,而且好奇的学生似乎更加青睐于小道消息。

二、案例分析:N大“寂寞门”事件

下文笔者将以N大“寂寞门”事件为例,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行具体案例分析,以助于在第三部分更有效地探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案例简介:2009年9月10日晚22点50分左右,N大X校区校园广播突然响起,但声音比较嘈杂,同学们都没有听清内容。这时候,学生宿舍1栋和3栋之间有人怒吼,引起1栋和3栋学生的起哄。许多同学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或出于恐慌,或为了搞清事情的真相而纷纷跑下宿舍楼,聚集在生活区的街道上——但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联系到刚才的广播播音以及可能出现的校园事件,大家开始了各种猜测,有封校说③、火灾说、地震说、跳楼说、求爱说等若干版本,一时传言四起。二十多分钟后,人群散去。许多同学继续在N大BBS上发(跟)帖讨论此事,并有许多活跃分子公布各种所谓的“真相贴”,但绝大部分帖子被版主删除。于是同学们转战人人网、QQ空间上传相关图片并撰写文章。次日,相关消息在西祠、猫扑、豆瓣、天涯等网站(论坛)引起热议。9月11日下午13点59分,N大校方在本校BBS校园生活版对“广播响起”一事作出说明:昨晚11时许(广播)试音“引起部分同学不满,继而吸引了同学聚集围观,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内上演了快速聚集和解散的诙谐一幕,也给校园的治安、稳定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下午14时“寂寞门”事件(缘于一位N大学生在网络上对此事发表看法时提到“我们看的不是热闹,是寂寞”)进入谷歌热榜30名。

尽管整个事件诚如N大校方的解释,但“诙谐”背后存在着这样的思考:为什么一次广播试音会引起大批同学的“集合行为”?为什么一个校内生活事件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

1、新校区生活的不适应——焦虑

2009年9月,N大X校区刚刚启用。由于远离主城、交通不便且周边生活娱乐设施缺乏,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较为单一枯燥。加上这段时间H1N1甲型流感肆虐,看似平静的校园空气里夹杂着焦躁的情绪。10日晚的广播试音为同学们焦躁情绪的爆发提供了机会——当他们听到楼下的起哄声时,甚至产生一种“不希望出事但又期盼出点事”的心理,所以纷纷出动看热闹,这让整个事态呈现出“注射”效应。

2、群体心理行为的传染——跟风

当有人听到起哄声下了楼,宿舍里的其他人也就坐不住了。论文参考网。距1栋、3栋较远宿舍楼里的学生,因为接到同学的电话“你知道吗?……究竟什么事啊?……”或者看到BBS的上讨论而好奇地赶往现场。“在集群中,人们的心智很容易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且很容易毫不怀疑地被动接受和模仿集群中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从而,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就会迅速在群体成员中蔓延。”④形势由个别同学的怒吼到两栋宿舍楼学生的起哄,最后发展为数栋宿舍楼学生的聚集围观,整个校区陷入“沸腾”当中。

3、事件真实信息的短缺——传言

在这近半个小时里,学生里三层外三层聚集在楼下,好多人还拿起手机、相机拍照,闪光灯四处乱闪,极像发生了大事。但当彼此交换信息时却发现似乎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大家你问我,我问你发生了什么事,可都说:“不知道!”有人问保安,“你知道真相吗?”保安憨憨地点了下头,可真要他说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当时校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请辅导员、保安来到现场安抚情绪、维持秩序)。论文参考网。事实真相的不明确导致大家开始猜测,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有理性的分析,更多是带有调侃味道的恶搞。

半个小时后,人群散了,但大家的“兴奋劲”没有退,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开始在校园BBS上讨论此事。一部分活跃分子将基于自身想象“建构”出来的各种版本的“真相贴”发布在网上,情况被越说越复杂、越说越离奇。

4、社会网络媒体的参与——扩大

面对此情况,校方出于校园稳定的考虑,开始删贴。可越是删帖,学生越觉得事情不简单,就越好奇。一部分学生转战人人网、QQ空间、个人博客上传相关图片并发表相关文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天涯、猫扑、豆瓣、西祠等热门网站或公共论坛上讨论此事。随着参与讨论的网民越来越多,各种评论意见开始汇集,并在不同“舆论领袖”的引导下出现分化。

5、事件真实信息的公布——稳定

经过调查,N大校方于11日下午在校园BBS上公布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并向学生致歉。

原先网络上盛行的各种夸张版、恶搞版“真相贴”逐渐失去市场,越来越多的网络参与者(包括本校学生)开始用理性反思该事件,相关网络舆论开始进入稳定、有序状态。

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N大“寂寞门”事件向我们清晰呈现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从产生到扩大再走向平息的具体过程。总体来说,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还是比较顺利的,事态在16个小时内得到了平息;但换个角度来看又是不太完美的,因为一个本来可以在学校内部妥善解决的生活事件被网络媒介不断放大,还是给N大以及N大的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总结其得失,将有助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应对并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

1、在校园突发事件的爆发期,应第一时间作出正面回应

突发事件一旦出现,肯定会引起师生以及校园网络媒体的关注,此时校方如果不能迅速

公布信息或查明真相,就会造成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信息真空,大家就会用想象来填满所有的疑问,必定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如果这些小道消息再经过网络“放大”和“强化”,后果难以控制。这一点在N大“寂寞门”事件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校方还未能确切和全面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回应——至少让师生知道,学校在关注这件事并正在尽力做什么。如果有可能最好通过网络实时公布调查的进展。这样做,一方面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突发事件调查和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试想,如果N大校方9月10日晚就在BBS上回应学生,并实时公布事件调查的进展,可能不会一下子出现那么多传言而且相关消息也不会迅速扩散到校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如何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素质
下一篇论文:树立节约观念,增强节电意识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