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工商管理论文

金融支持在皖江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产业集群

时间:2011-06-27  作者:秩名
  3.4信贷集中度过高,“马太效应”加大地方金融风险。由于地方政府产业转移规划及政策导向,致使皖江地区的信贷集中度较大。在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信用政策更倾向于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产业或是企业。在投资初期,信贷集中所引致的风险被地区经济的繁荣掩盖产业集群,一旦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爆发,或者信用链上相互关联的企业、银行出现资金断裂问题,将会导致整个示范区内陷入金融困境,进而影响产业经济的正常运转。

假设示范区内有n家提供信贷资金的商业银行,并且有一个大型企业或是项目需要向银行举债以获得短期资金支持。

那么每家银行的策略空间是他们对这个企业或项目的贷款额度Di(i=1,2,3,),所有区域内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总额是Qs,则:

产业转移,贷款企业愿意支付利息的总和应该是可提供贷款总量的减函数: 产业转移,那么各个贷款银行的收益函数为: 产业转移;各家银行的收益函数是:

由于以上已假设各银行可收取的利息(收益)函数为递减的,因此可以有:;各银行的真实收益为:;那么银行获取收益最大的一阶条件应是:,即银行增加一个单位贷款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正的效应是增加贷款的价值,负的效应是增加的一单位贷款导致已发生贷款的价值下降(),且最优解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

满足所有银行一阶条件的反应函数为:

也有:(1)

(2)

综合上述两个二阶导:,这就导致了第i家银行的放款数量随着第j家银行放款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造成信贷过度集中,最终导致的是各个银行的经营损失以及金融风险的产生。

3.5金融体制改革缓慢,适用的创新金融产品单一。2006年12月29日,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芜湖正式挂牌成立,安徽农村信用社改制由此开始;2010年7月16、17日,中国农业银行A股H股同步IPO以来,标志着安徽省内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革,安徽省内融资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但是以农信社改制为例,不同地区采取三种不同组织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合作社,导致各个联社商业化程度存在差异,从而使得信贷政策口径难以统一;另一方面,即使改制的农商行交由省级地方政府领导,而鉴于安徽仍是农业大省,针对农商行的信贷政策无疑偏向于“三农”发展产业集群,而对区域内的第二、三产业支持较弱。

金融机构在面对皖江示范区产业快速发展,对于金融产品创新跟进的速度过慢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中,地方金融机构集中于对单个信贷进行分析考察,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而皖江示范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承接的东部地区产业,如此一来,金融机构只是相对独立地分析了每个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未能充分地考量对象所处整个产业链的实际需求和资信情况,导致地区内现有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

3.6内生于集群产业链的金融风险,加剧了皖江地区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皖江示范区成立至今,产业集群现象明显,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趋向于在城市带内部完成,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信用机制,围绕着产业链进一步形成了信用链,在某些合约中,双方企业约定以定金作为担保,这就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杠杆效应”,那么在信用链逐步向下延伸时,不断产生的“杠杆效应”演变为信用创造的过程,多倍扩大了企业间的信用风险,一旦金融机构信用紧缩或是链上企业出现债务危机,风险依附于产业链开始蔓延。

4,加强皖江示范区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建议

在皖江示范区的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支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上述皖江地区存在的金融问题,在未来皖江的发展规划之中,需要及时建立有效金融服务机制、更新现有地区金融体系:

4.1积极改善皖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保障。皖江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十个城市在内,为了使得皖江地区能够实现协调发展,要尽力缩小各地市间的差距,在政策法规上尽力弥补相对较为落后城市的投融资环境产业集群,尤其要加强政策吸引境外资金的能力。另外,加快皖江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全面拓展到县域范围之内,从而为目前产业未能覆盖的市县创造良好的产业承接和发展的条件。皖江企业应认真贯彻地方政府金融法规,弱化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负面影响。

4.2拓宽政、企、银三者间信息沟通渠道,加快建成皖江地区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把转入皖江的企业信用状况做深入的调查和存档,在企业落户皖江的同时,将该企业的信用报告发送到地区金融机构之中,作为其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先期考察依据,从而可以克服皖江地区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也避免了部分企业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的风险。

此外,为了统一皖江地区金融机构信贷评价口径,应该由政府和人民银行牵头建立皖江地区“企业诚信数据管理系统”,收录皖江示范区内所有企业的信贷及还款的相关数据,并将这个数据平台在金融系统内部进行共享。数据的管理和更新则由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共同进行,从而做到对企业信用的跟踪调查和实时更新。现在正在建立的社会征信体系就是此类数据管理系统的一种,但鉴于皖江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应该针对皖江内的转入企业建立专门的信贷管理系统,更加全面合理的进行皖江地区的信贷行为。

4.3强化皖江区域内金融机构与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在产业化趋同的同时实现金融发展的“联动效应”。皖江示范区的设立有赖于“泛长三角”战略的实施类似于产业的转移、进步和升级,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区域性的合作机制来连接以实现区域性的协同发展。在产业转入皖江之后,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经营模式等也必须为皖江地区所沿用和改进。地方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原产业聚集地的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同时对于转入企业原先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解来基本确定企业现在应有的信用额度。同时,放宽经营环境,吸引更多来自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进驻皖江示范区内,从而可以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金融机构的跨地区流动。

尽快实现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及经营理念的转变,区域内部金融机构简化办理贷款的程序,对于已经有相对长期信贷合作的区内企业可以适当放宽其贷款担保抵押的限制产业集群,并在企业急需流动资金的情形下缩短其贷款间隔时期,及时向可行项目提供短期资金支持。但是,对于注资于大型项目的贷款不能在放贷之后置于不顾,相反,应该给予项目进展情况高度的关注,以此来保证企业在项目完成之后能及时、足额的返还贷款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4.4分散区域内金融机构贷款的流向,弱化经营风险的同时加大对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支撑。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分散贷款或是融资的对象。在皖江示范区内,防止过多的融资主动权流入大型成熟企业的手中、造成融资的“马太效应”。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适当协调各方金融机构,使之共同确定一个足以满足大型企业的信用额度,而将“剩余”的融资权交到自主创新产业及中小企业的手中,当然对于此类贷款的风险评级则应予以区别对待。

4.5进一步推进安徽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推出适合集群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促进皖江地区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快实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制工作,不仅针对较为发达县市,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更应尽快实现商业化,并同时将农商行的业务更大范围的拓展到第二、三产业中,使之能够为本地域内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从而整体上助力皖江的崛起。

规范管理地区内部的融资平台公司,根据2010年6月13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拓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另外还要划清公司与地方政府在还款中的责任分配问题。因此,对于皖江地区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要在融入民间资本的同时设法规范其贷款的业务领域,并且也约束了地方政府在项目上的违规或是越权担保等现象。

皖江示范区的发展建立在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础之上,可以效仿一些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等,为了支撑产业园区内部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联合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组织成立发展银行,实现定向为产业集群经济提供资金动力。同样,在皖江地区不仅有着广阔的金融网点覆盖产业集群,同时政府的政策导向支持此类银行的组建。皖江建设银行不仅可以为地区内产业融资,同时也能开辟政府和企业间信息沟通的新渠道。

对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及企业的资信进行深入调研,并根据区内产业的性质拟定合理的金融产品类型,强化金融产品创新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由于产业集群现象较为明显,上下游厂商间的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频率较大,可以考虑适当扩展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次数的上限,从而为企业间的信用传递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再者,示范区内部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可以就此开发出更加适宜该类企业规避汇率等风险的金融工具等等。

4.6在示范区内成立金融风险互助基金,防范区域内风险蔓延。示范区内部企业相互依存关系较为明显,金融风险的传递也往往是依附于这种关系的。可以考虑在示范区内,由行业协会及相关地市政府牵头、示范区内企业多方出资共同成立皖江示范区金融风险互助基金,当然此项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应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如图 1)。一旦行业内部某个企业甚至是部分企业出现资金短缺且无法迅速实现短期融资时,可以由基金暂时弥补其资金缺口,待其恢复正常经营状态时再足额缴还抽取的基金数额。这样不仅增强示范区内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削弱了金融风险在产业内部大肆扩散的可能。

图 1 皖江地区金融支持示意

由于皖江示范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的形成,金融支持对于产业的作用愈发明显,要充分结合安徽省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寻找适宜集群产业的金融发展路径,推动皖江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创新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傅德汉,操基平,张平.金融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模式[J].中国金融,2010(7)
[2]徐静,胡莹.地方政府融资健康平台构建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0(9)
[3]张亨明,王可侠,胡卫星.安徽实施“皖江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0,4(4)
[4]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J].学术界(双月刊),2009(5)
[5]程必定.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10,4(4)
[6]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学术季刊,1994(4)
[7]郑兰祥,吴瑶.金融支持产业转移对策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上)
[8]戴季宁.关于安徽省信贷集中度的调研报告[A].陶为群.区域金融聚焦与探索[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3).28-4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如何充分发挥班委干部的核心作用-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区域性产业优化选择的金融支持机理及政策_工商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工商管理论文
最新工商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