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路,小变化,稳步推进—从近三年高考卷看四川高考语文改革
论文关键词:大思路,小变化,稳步推进,近三年高考卷,四川高考语文改革
从2006年四川省独立高考命题至今,已经走过三年的历程,纵观这三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看出以下特点与调整:
一、保持相对稳定,稳中有调整,稳中有创新
能力层级
年度赋分
赋分变化
2006
2007
2008
A(识记)
11
11
8
08年减少3分,字形不单独设题
B(理解)
23
19
19
基本稳定
C(分析综合)
19
23
25
逐年略有增加
D(表达应用)
81
81
84
08年增加一个选择题(连贯)
E(鉴赏评价)
16
16
14
08年难度降低;且实际只涉及10分
1.命题思想稳定
(1)“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引领”中学素质教育,特别是我省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
(2)“三个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知识、能力测查与健康人格、思想品质测查的统一,稳定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命题原则”:以《考试大纲》为纲,以现行《教学大纲》为据,以思想命题,以能力立意。
2.试卷结构稳定
主要体现在试卷长度、主客观题分布、题目数量、题型设置、赋分权重等方面的基本稳定。
4.考点分布
考点安排三年基本一致,试卷主要考查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能力 。
3.能力层级
全卷围绕《考试大纲》规定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个层级分别设置不同难易的题目,在每个层级的赋分上虽略有调整,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
5.略有调整
根据2008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在作文中,加大了错别字扣分的力度,“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为了避免考生重复丢分,今年在选择题中,去掉了现代汉语字形的考查;同时增加了体现“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衔接题。
名句名篇默写:两个小题由考生选做一题,如果两个题都做了,以前是以得分高的一个小题给分;今年则明确要求,如果两个题都做了,评卷时则以第一个小题评分。
6.力求有所创新
2006年、20007年理解型、情景型的名句名篇默写,强调网络化的名句名篇记忆;语言运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口语交际引入试题。如2007年第18、19、20题。这两部分正是四川卷最大的特色所在,受到陈至立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引领了中学素质教育。
二、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近三年的四川语文高考题正在这个方面积极引领全省高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关注环境保护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日趋恶化,沙尘暴、飓风、气候变暖等极端天气增多,正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高度重视。2007年的第4题A项“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2006年的第二大题“溴甲烷”等都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2006年第4题B选项关于“早餐”,2007年第4题D选项,18、20题等。
2008年,是中国人的奥运年;北京奥运会,是逐渐强大的中华民族充分展示民族形象的一次盛会。
第一题目是第一卷第2小题考查“成语使用”,B选项从“文明奥运”的角度切入。
第二个题目是第一卷第3小题考查“语病辨析”,C`选项涉及配合奥运项目的城市化建设工程。
第三个题目是第二卷第六大题第18小题考查“概括信息”,引导考生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亚洲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抗震救灾,是2008年高考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全国卷Ⅰ涉及地震的题目高达74分,作文命题直接与地震相关,出示了一系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作文,表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等主题。
四川是地震重灾区,四川考生对地震的感受相当深刻。因此,四川考题从“坚强”这个话题来看,很明显寄寓了命题人的良好愿望,希望四川考生、四川人民“坚强”。这既是每一个四川人应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反映出四川人民对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给予的真诚帮助与热情关怀的积极回应,表现了四川人民坚强不屈的风采,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3. 关注民生问题
科技文阅读,选材切中了国际能源危机的大背景。2007年“瓦斯的开发与利用”,2008年“煤变石油”。国际原油价格从2006年8月每桶53美元,之后一路攀升,2008年上半年暴涨到每桶150美元左右。油价上涨加大了国家经济运行成本,带动替代能源跟着涨价,并发生物价连锁反应,导致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控制通货膨胀,改善人民生活是2008年中国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因此,油价问题、煤变石油实际是民生问题。
关心民生,是一个中学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引导考生关心民生,就是这些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理念之一。
三.强调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突出实用性,
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这些是学生将来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实用能力。三年的考题,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强调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三年高考试题在考点安排上进一步突出了常见常用,摒弃繁、难、偏、杂。
1.基础知识题:立足于“常见常用”
在语文基础知识板块,今年题目与2006、2007年一样,考查常见常用的字、词、句等语文知识,不钻牛角尖,坚守语文教学的常态。
语音题主要选择了容易读错的常见常用的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字、容易读错的字。如2006年“模、惫、濒、悖、痹、庇、湃、蹒、贮、笞、瞠、解、畸、械、绽、伺”;2007年的“秩、帜”“役、疫”“着”“营、匀”“畔、叛”“柏”“亩、谋”“侥、矫”“卡”“隶、栗”“奈、捺”“咽”;2008年的“中”“着”“应”“创”“纶”“好”“供”“薄”“舍”等。
字形题主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容易写错的常见常用的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如2006年“一幅对联”的“幅”、“主弦律”的“弦”、“雍荣华贵”的“荣,2007年“门可落雀”的“落”、“朗颂”的“颂”、“锻练”的“练”。
成语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成语。2006年“应运而生”“熟视无睹”“扑朔迷离”“栩栩如生”,2007年“僧多粥少”“鲜为人知” “不言而喻”“摩肩接踵”,2008年“轻描淡写”、“喜闻乐见”、“涣然冰释”、“另起炉灶”。
语病题考查范围均在《考试大纲》要求的六种常见语病类型之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