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对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1)转变发展观念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政策建议,首先要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2)做好总体规划
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编制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开发可再生资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cssci期刊目录。
(3)调整产业结构
在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开发区发展和产业转型,促进开发区内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低碳经济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低碳经济产业链。
(4)健全法律法规
在开发区内要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低碳经济法规体系。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开发区内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规范[16]。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开发区内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加大政策扶持
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开发区内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6)依靠先进科技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加强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合作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此外,开发区要积极支持建立低碳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低碳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7)加强宣传教育
开发区内要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政策建议,提高开发区内各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各企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生产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逐步变成每个企业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开发区内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8)加强国际合作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要积极同国外低碳经济先进企业进行联系, 促使国外先进企业向开发区内企业转让温室气体的减排资金和先进技术,从而使开发区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5结论
当前,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经济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低碳经济对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影响巨大,可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等,本文对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宏图,黄放.奥巴马能源新政的战略含义[J].世界知识,2009(16):38-39.
[2]刘奥琳,孙淼玲.低碳革命:美国经济新引擎[J].首席执行官,2009,9:33.
[3]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
[4]杜飞轮.低碳经济[J].宏观经济管理,2009(7):74
[5]中国经济导报.http://www.ceh.com.cn/ceh/jryw/2009/11/28/56303.shtml.
[6]中安在线-安徽商报.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09/11/18/002422419.shtml.
[7]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4):10-11.
[8]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3):79-87.
[9]游雪晴,罗晖.“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07-7-22.
[10]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
[11]合肥在线―江淮晨报.http://www.hf365.com/html/02/01/01/20091109/274538.htm.
[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
[13]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网站.http://www.hefei-stip.com.cn/welcome/aboutme.php.
[14]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网站.http://www.hefei-stip.com.cn/welcome/news.php?sysid=10776.
[15]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ahzwgk.gov.cn/xxgkweb/.
[16]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xhjj/jbcs/2.htm.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