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铁路企业的全部资源统一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范围内,整体进行规划、协调,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铁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运输经营长远战略,实现铁路大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全面预算分门别类地、有层次地将各种经营目标,包括工作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具体化和责任化到各单位及部门责任人,通过他们的经营活动,利用企业现金流量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连接铁路企业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全员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全员预算管理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职能。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全员参与度不够。我国的市场经济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但人们的观念落后,对全面预算认识不正确,对全面预算不够重视。预算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财务预算不能切实发挥作用,财务预算工作组织需要改进。众所周知,铁路企业长期以来的特点是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突出。生产部门经营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钱是上级的或财务部门的,自己得不到好处,而安全或服务质量一旦出现问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此不太愿意在节约成本上花心思、想办法,更不愿意为了控制成本而冒风险,致使优化修程修制等有利于节约成本的好办法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或进一步深化,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管理方面,定额管理、成本对标等预算管理工作都需要财务部门的人员真正参加企业管理,而铁路企业财务部门目前处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过程之中,思想观念、人员素质、管理经验上的欠缺致使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难度。由于全面预算管理与职工利益挂钩不直接,干部职工只埋头生产,不关心成本,成本管理往往是“先干后算或只干不算”,重生产、轻经营的意识比较普遍,职工成本意识、预算意识淡薄,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企业预算目标不合理,难以有效发挥预算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际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不够,预算目标缺乏前瞻性和预见力。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对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不够,财务预算过于依赖历史数据和经验,预算目标缺乏前瞻性和预见力;二是对市场走势分析判断不够。对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及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市场供求及价格缺乏深入剖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三是预算目标与主要业务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规划不衔接、运行计划和预算不衔接。代写毕业论文对各业务部门预计达到的生产、销售或者经营规模分析预测不够,财务预算与经营业务不匹配,与发展战略规划未实现有效衔接,使预算与实际经营业务相脱节。
(三)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难以实现,预算编制效率低、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理想的信息平台,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互相脱节。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一)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就所承担的工作而言,预算的实际执行者应当是最为熟悉的,并且实际上预算编制的水平高低,如何去完成预算,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同时,促进信息在更广范围内的交流,使预算编制中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预算的执行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强化全员参与意识,才能真正地完成预算。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针对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人员,组织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培训,来提高全员对其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