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的变迁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迁。分析研究我国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的演变及目前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培育和完善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提供必要的依据。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融资方向,变迁

(一)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可以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财务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和理财自主权,当然也谈不上财务管理。这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财政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的,表现为政府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直接管理的性质和起着强大推动作用的特点。而在后一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企业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阶段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和投资融资体制的转变,投资决策渐渐的进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也不再简单的由国家财政无偿拨款,而是越来越多地按市场经济规则,由企业自己通过资金市场筹措。

1985年,以往国家对国有企业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从这一年起由拨款改为贷款。其明显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企业感觉到,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关系发生了变化,企业使用国家资金必须付出代价和承担责任。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就逐步转移到了长期筹资管理和长期投资管理上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1993年11月,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二)融资方式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财政为主导型的融资方式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各种计划,把社会上的各种储蓄或资金集中起来,实行集中性政府储蓄,然后再把储蓄资金分配到各个需要投资的镇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职能由计划和财政部门承担,从而形成了社会触资方式是以财政融资方式为主导的融资机制。政府不仅是最大的储蓄主体,也是最大的投资主体。资金由政府实行计划配置,实行计划融资制度。

第二阶段:转轨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型触资方式

转轨经济体制是指中国由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1979年实行了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体制改革导致了我国融资制度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收人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民收人结构从“集财于国”转变为“分财于民”,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下降,而居民收入比例则上升。居民储蓄比例大幅上升,政府部门储蓄率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成为最大的投资主体。随着财政收入的下降、政府投资的减少以及“拨改贷”政策的推出,传统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逐步让位于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

第三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触资方式

受政府左右的银行主导的间接触资方式,造成国有企业过分依赖国有银行,风险集中于银行,而国有银行风险又集中表现为国家风险。为推进改革,化解国家风险,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发展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一种重要选择。

二、财务管理与融资方式的变迁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变迁现状

1、财务管理理念的变迁:从利润的追逐到资本的盛宴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不同政治、法律、经济发展状况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两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在这25年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从无到有、从狭隘到完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由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实行承包制或者租赁制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国家把利润作为对企业经营者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承包者、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利润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利润最大化”自然发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尽管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仅仅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比如产值、税收等指标的企业目标相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企业利益的重视。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却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忽视了投资额的大小,不能协调大部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得到初步发展,我国企业的产权改革也逐步深入,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典型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为我国企业目前主导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实现最大,进而使得股东财富实现最大化。目前,在企业进行融资、投资等重大决策时,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 “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融资方式的变迁现状

1、融资方式的变迁:从银行贷款到股票、债券

经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企业融资理念的不断更新。企业融资方式由向银行间接融资逐步出现向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转变的趋势,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新股(IPO)、配股增发、定向发行等已成为一些企业常用的融资手段;融资范围扩大,海外上市融资成为一些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青岛啤酒在香港的直接上市、中新药业在新加坡上市、中信泰富香港买壳上市以及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还相当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还不足10%,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往往超过50%,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所取得的长期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又十分重要,企业过多地依赖财务杠杆甚至以短期资金替代长期资本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引发企业危机,近期发生的新疆“德隆事件”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谈到企业融资必然想起的一个问题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这条道路的前景如何仍需要时间的考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大量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一点希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力资本价值与高管薪酬——基于金融业的研究
下一篇论文:从妥善处理交通事故谈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