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简析“商人”的产生及其意义在先秦文献中的变迁

时间:2016-02-14  作者:孙凤霞

商人”一词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在从文献中就是,刚开始出现的“商人”表示的是“商族人”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商业逐渐变得繁荣,这时“商人”一词在文献中就表示“做买卖的生意人等”的意义了,这一意义最终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固定下来,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论文关键词:商人的意义,变化过程,先秦文献

在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中,就有“商”字,它的上半部为刻齿形,下半部是底座形,整个字形宛如一个漏壶(在古代用来表示时间),其意义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时间。甲骨文字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古老的文字,这证明,“商”字刚开始时,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才把做买卖的生意称为商人的。

一生意人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时,“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吕氏春秋·恃君览》),人们的生活是“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蚌之肉”(《淮南子·修务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益烈山泽而焚之”(《孟子·滕文公上》),人们开始了农业活动。并且人们开始进行交换活动,“尧之治天下也……得以所有,易以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淮南子·齐俗训》)。到舜时,舜亲自“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尚书·大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夏朝时,商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通过《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的商朝灭掉夏朝时,夏人“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我们可以推知,夏朝已经产生了从事交换活动的“市者”。

商族人的祖先“帝喾都毫(在今商丘市东南)”(《尚书·正义》)。到他的儿子契时,因“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史记·殷本纪》),商族便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他们自称为“商人。

由于商族人居住的周围,是清漳、浊漳两河流域(在当时直接流入渤海),所处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商族人便利用它进行水陆两方面的物品交换活动。

商部落发展到成汤十一世祖相士,成为兴起于渤海西岸左右的强大诸侯国。相士开始训练牛马作交通工具,“相士作牛马”(《世本·作篇》),“殷人之王立皂年,服牛马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戍》)。随着交通工具不的断改进,商部落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相士烈烈,海外有截”(《诗经·商颂·长发》),可见其活动已经扩展到了海上。

到商王朝建立后,实力更加强大,开辟了一条横渡渤海(从大连到山东蓬莱的航线)。在安阳、郑州等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麻龟板,同时也在江苏的常熟湖文化遗址中普遍发掘出来,而麻龟板产于南方。这证明,商朝已经可以在南方和北方之间进行交换活动了。

在出土商朝的器物中,“父乙盘”、“兽面纹鼎”上面刻着商朝人担贝乘船在海上贩运货物的图像。上海博物馆藏有商代的饕餮鼎上也刻有一个人担着贝立在舟中,另外一个人在划动木板。

甲骨卜辞中,有对海上活动进行占卜的条文。如“贞:追凡,贞,凡追”(《殷墟遗诛》第556片),释文是:追赶帆船。木板与风帆、轮相结合,说明商朝人已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和能力,进行飘洋过海的海上贸易活动了。

商朝人不但有着发达的交通工具和高超的航海技术,而且还有着求富的思想。 “殷人贵富”(《礼记·祭义篇》),商朝人讲五福,富居第二位,讲六极(恶),贫居第四位。商朝人在求富思想的驱使下,汲汲以求地追求着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商朝经济的发展。

到了商朝后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金属冶炼技术提高,人们开始大量铸造金属货币——铜仿贝和空首布。空首布在商朝的国家范围也即现在的河南、宜阳、新安、孟津、伊川等地大量出土,其上的刀法和笔意与甲骨文的刀法和笔意极为相似,其上的数字、天干、地支及文字,如侯、毫、于、吉、朋等都跟甲骨文中的写法一样。由于可推知,商朝已经大量使用金属货币。而货币是商业形成的标志,所以我们可以说,商朝已经进入商业社会。而且商业商业活动很繁荣,

在《逸周书》中记载的周武王攻陷朝歌后,在王宫和贵族府邸中搜出金玉一点四万块,佩玉十八万块,而秦地不产玉,这么多玉都是通过交换得来的,可见其交换活动之频繁。

进入商业社会的商朝出现了专门做买卖的生意人,称之为“贾”,如在《尚书·酒诰》中,周公对商朝人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又如《诗经·大雅·瞻卬》中所描述的“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而“商”字在此时是表示的还是“商朝人、商王、商族、商民”等等。“商”字在《尚书》中出现了四十二次,其中三十九次表示“商朝人、商王、商族、商民”等义,在《诗经》中出现二十三次,都表示的是“商朝人”的意义。

二春秋战国之际商人意义的定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冶炼技术的水平已经成熟了,大量出现的铜仿贝等金属货币完全代替了海贝等非金属货币。商业经济更加繁荣,从事商品交易的人很多,在文献中及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商人”一词,已经基本上是“生意人”的含义了。如《左传》中记载的“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其中的“商人”就是指做买卖的生意人。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成熟,商业繁荣,物品交换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当时的秦国有“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布……”(《史记·李斯列传》)。从事商品活动的生意人获益颇丰,财力雄厚,形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社会风气是。甚至出现了可以和贵族们分庭抗礼的巨富大贾,如鲁国的子贡和秦国的丹清寡妇等等。

这时的文献中再出现的“商人”一词时,因为商朝已经灭亡很久了,人们便不再把商朝人称为“商人”了,而是称为“殷人”,表示“商朝人”的用法已经几乎消失了,而是具备了“生意人、商业”等等义项。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逸周书·文酌解》中有“大商行贿”,指其义是“商人们之间交换货物”。《列子·力命》中有“农赴时,商趋利……势使然也”。

《墨子·贵义》中“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徒”。《孟子》中“商人”一词出现了四次,三次表示“生意人”。《荀子·王霸》中“商贾敦臺无诈”的“商贾”就是指做买卖的生意人。

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商人”一词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记载文献中,都基本上是表示做买卖的生意人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参考文献:
[2].何林著.古钱的故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2]吴浩坤,潘然著.中国甲骨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范文澜著.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4].姬昌等著.全本周易[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形而上的存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悲剧之旅
下一篇论文:小议“宗族”的定义问题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