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在民营企业上市之初。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模型的重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能力分析。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能力
 
 一、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模型的重构 在外部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财务可持续增长率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增发和配股数和价格所决定的,上市公司收益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资产的增加,也就是股东权益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在资本结构合理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股东权益的增加。而股东权益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上市公司的留存收益的增加,另一方面来自于增发或配股筹集的资本。这样一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可持续增长率的提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就是努力提高公司的内部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另一个就是通过提高增发和配股的数量和价格,以权益资金的增加来推动每股盈利的增长。因此,理性的上市公司的理财策略应该是:一方面不断通过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进行权益资金的筹集,来实现公司内生增长和外延增长的结合。本文采用的模型即扩展之后得到模型, SGR= -1[①] 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可以将希金斯模型的五个假设约束条件全部放开的。关于该模型的几点思考: 1.从该模型可知,任何公司均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安排恰当的资本结构、采取合理的股利分配及筹资政策而实现可持续增长。因此,任何公司都不应放弃这种努力。 2.公司可持续增长率要受到内部资源(资本结构、管理效率、股利分配政策等)和外部环境(产品销路、增发配股条件等)的双重约束,妄想脱离公司实际情况和环境约束而实现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杂志网。 3.基于该模型的可持续增长率是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因此一个理智的企业在增长率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财务能力,尤其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一些企业由于发展过快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另一些企业由于增长太慢遇到困难甚至被其他企业收购,这说明不当的增长速度足以毁掉一个企业。 二、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1、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用的实证数据较多,主要包括前述108家民营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及2004年、2010年的部分数据资料,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查询系统)、万德数据库、中国证监会网站等,样本的选取上,我们采取下列原则: 第一,选取在200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2005年—2009年的年报数据进行研究。因为张宗益、黄建新(2006)的研究表明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在发行前一年、发行当年和发行后第一年有非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发行后的其他年度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为防止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数据序列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把数据的起始时间定位于2005年。 第二,由于ST和*ST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巨大的非正常干扰因素,因而剔除在2005年-2009年间被ST和*ST的企业。 2、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参考所属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我们所选的108家样本公司,涉及了13大行业中的9大行业,因行业分类中制造业包含的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多,涉及是8个细分行业,因此样本公司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共有59家),这也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制造业内部,民营上市公司的分布呈现出分布面广而分布点集中的特征。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其中尤以机器设备仪表业为多,共有38家,占制造业样本公司总数的35.16%。另外,样本公司中属于综合类和房地产类的分别有13家,批发和零售商共10家财务能力,信息技术业7家。民营上市公司囊括了从传统行业到高科技行业再到主业不明晰的综合类三个极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确实较为广泛。 表1 样本总体的行业分类   
    
        
            | 行业 | 民营上市公司数目 |  
            |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 |  
            | 房地产业 | 13 |  
            | 建筑业 | 1 |  
            | 农林牧渔业 | 2 |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10 |  
            | 社会服务业 | 1 |  
            | 信息技术业 | 7 |  
            | 制造业 | 59 |  
            | 综合类 | 13 |  
            | 合计 | 108 |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研究假设 我们首先根据重新构建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来计算每一年度的可持续增长率(SGR),然后根据公式g=(本年度销售收入-上年度销售收入)/上年度销售收入计算实际增长率(g) 建立待检验假设:H :  =0,即假设可持续增长率(SGR)与实际销售增长率(g)之差的均值为零,即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销售增长率(SGR)与实际每股收益增长率(g)没有显著差异,也即民营上市公司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备择假设H :  ≠0,即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SGR)与实际销售增长率(g)有显著差异,也即民营上市公司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 2.检验步骤 威尔科克森带符号等级检验方法用于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是否来自相同均值的总体,或检验两个相关样本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布。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SGR)和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率(g)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关样本,因此本节采用威尔科克森带符号等级检验法对民营上市公司从总体来分析可持续增长情况,检验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3.检验结果 按照上述检验步骤运用SPSS统计软件我们的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实证结果   
    
        
            |   | 2005g-SGR | 2006g-SGR | 2007g-SGR | 2008g-SGR | 2009g- SGR |  
            | Z | -9.077  | -4.008 | -3.584 | -1.581 | -3.683  |  
            | Asymp. Sig. (2-tailed) | .000 | .000 | .000 | 0.114 | .000 |  a Based on positive ranks. b Based on negative ranks.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 =0.05下,2006年-2007以及2009年Z的绝对值均大于Z   (l.96),P值均小于0.005,它表明可持续增长率(SGR)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有显著差异,即民营上市公司没有实现可持续增长;只有2008年Z的绝对值均小于Z   (l.96),P值均大于0.005,它表明可持续增长率(SGR)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即民营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 四、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经营能力的分析 前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经营能力正相关即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越高,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越强。经营能力是企业日常经营能力的体现财务能力,经营比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总资产周转率等。 2005-2009年制造业-机器设备仪表行业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与该行业非民营上市公司平均值比较,见表3 表3 机器设备仪表行业民营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比较   
    
        
            | 年份 | 非民营上市公司均值 | 民营上市公司 |  
            | 2005 | 0.636 | 0.515 |  
            | 2006 | 0.740 | 0.634 |  
            | 2007 | 0.732 | 0.725 |  
            | 2008 | 0.767 | 0.753 |  
            | 2009 | 0.849 | 0.841 |  2005-2009年制造业-机器设备仪表行业民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该行业非民营上市公司平均值比较,见表5.9 表4机器设备仪表行业民营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   
    
        
            | 年份 | 非民营上市公司均值 | 民营上市公司 |  
            | 2005 | 12.016 | 5.100 |  
            | 2006 | 10.778 | 5.363 |  
            | 2007 | 14.769 | 6.725 |  
            | 2008 | 17.649 | 24.007 |  
            | 2009 | 13.957 | 13.782 |  由以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均呈上升趋势,但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只有2008年比非民营上市公司高,其他年份均比非民营上市公司低,这也印证了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只有2008年实现了可持续增长,而总资产周转率一直处于低水平,并且一直低于非民营上市公司杂志网。我们知道,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而应收账款、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周转速度不但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现金回收能力,所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应该特别关注应收账款的管理。 2、盈利能力的分析 民营上市公司2005年-2009年关于每股收益率及每股收益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均值、标准差等数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5 表5每股收益率描述性统计   
    
        
            | 每股收益 | Minimum | Maximum | Mean | Std. Deviation |  
            | 2005 | 0.020 | 0.848 | 0.245 | 0.169 |  
            | 2006 | 0.009 | 0.970 | 0.267 | 0.201 |  
            | 2007 | 0.009 | 1.040 | 0.260 | 0.197 |  
            | 2008 | 0.010 | 1.110 | 0.220 | 0.198 |  
            | 2009 | 0.004 | 0.980 | 0.250 | 0.231 |  民营上市公司2005年-2009年关于净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均值、标准差等数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7 表6净资产收益率及其描述性统计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Minimum | Maximum | Mean | Std. Deviation |  
            | 2005 | 0.824 | 57.133 | 9.642 | 8.730 |  
            | 2006 | 0.515 | 39.862 | 9.665 | 7.537 |  
            | 2007 | 0.321 | 37.464 | 9.707 | 7.394 |  
            | 2008 | 0.387 | 31.999 | 7.704 | 5.886 |  
            | 2009 | -3.308 | 31.503 | 8.472 | 6.426 |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每股收益还是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财务能力,其均值有下降的趋势,结合我们的分析结果可知,在民营企业上市之初,其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促进了民营经济的整体繁荣,而其盈利的持续性却较弱。然而,和2005年-2009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非民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指标的平均水平比较可知,2005年-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无论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还是从每股收益指标上,要普遍优于A股非民营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而在每股收益指标上民营上市公司要普遍好于A股非民营上市公司。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对我国企业总体而言,其盈利的持续性令人担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