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的约束条件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而整个经济结构也需要更加合理化。其次,人口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所以,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也是当务之急。

(一) 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资源瓶颈的阻击。不少专家认为,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论文发表。[1]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都使我们面对的情况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复杂得多。

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只有2.6万吨、1074立方米、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据估计,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2.5亿一2.7亿吨,煤炭缺口为10亿吨。[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其他资源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源瓶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量有限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千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前8位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高15%到30%。[3]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支撑2003年GDP增长9.1%的能源和重点资源消耗量,包括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分别占全世界的30%、33%、50%。[4]因此,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粗增长”模式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经济步人新一轮增长周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然而,时下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由于出口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政策,但内需增长却十分有限。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事关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内需不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则是一个重要因素。论文发表。

二、可持续增长的发展对策

(一) 解决资源瓶颈的对策

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主要对策有开源节流以及科技进步。前者不少学者已经研究过,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科技进步解决资源瓶颈问题。

1、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能源、交通、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化工、建材、建筑以及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减少资源对经济的约束。

2、要积极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优化,提高企业应变力和竞争力。

3、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重点实现外贸领域、信息产业领域的电子商务,积极推动钢铁、汽车、建筑、纺织等行业电子商务示范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论文发表。技术改造要真正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要逐步做到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与节能挂钩,要努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节能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每年要选一批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和技术措施,实行强制推行的办法走依法治国之路。

(二) 解决需求不足的对策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中长期内坚持刺激需求的政策,二是深化改革,进行结构的优化调整。

1、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中国从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针政策,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尤其在目前,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扩大内需显得特别重要。

(1) 内需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政策支出。在扩大投资需求中,通过政府的财政扩张,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环境保护和水利设施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基础设施落后,这种通过发展基础设施来启动投资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也具有长远意义。今后在财政上应继续支持国有银行的信贷发放,必要时鼓励非国有中小银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同时,着力创造规范、良好的宏观环境,调动投资者预期,增强投资信心。

(2) 扩大消费需求是今后扩大内需的重点。就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而言,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明显,但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持久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刺激消费需求。

首先,稳定消费者预期和转变消费观念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轨时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改革正逐步推行,加之国有企业职工的大批下岗,导致居民消费预期不稳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加大再就业的力度,应通过体制改革使人们对未来看好。其次,从消费主体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已处于相对积累阶段,而农村居民应该成为近期消费需求的主力军。解决农民收人问题、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唯一途径。

2、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是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些结构转换的巨大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提供了潜能和动力。

(1) 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化,不仅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一环,是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基础。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空间。目前我国还存在不少不利于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从而加剧了城乡分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其次,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化模式,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搞“一刀切”城市化。城市化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提高农民的收人,创造巨大的农村市场。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2) 加快产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看,我国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进人相对停滞阶段,而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人均工业制成品占有量还很低,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空间,而且,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必然建立在工业化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向应为第一产业比重稍有下降,适当增加对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投人,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产业在大致保持现有比重基础上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从产业的重组看,组建大企业应主要借助市场,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发展中小企业,不能一放了之,要建立各种服务机构,以“强强联合”为轴心,提高创新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对于工业结构内部的优化,主要是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强化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改进,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 加快区域结构的转换。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扩大整个国内市场。国家应在政策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改良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沿海资金向中西部流动,并借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沿海制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逐步转移。

三、结论

2 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充满着困难和

挑战。但只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并有效地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急剧增长,中国经济必然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
[l]吉利斯.波金斯.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8.
[2]朱堰徽,陈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0 (02).
[3]张跃锋.能源危机及其对策[J].经济师,2002 (03).
[4]黄葱.高速发展再遇能源瓶颈[J].瞭望新闻周刊,2004 (0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结合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文: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