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浅谈在思品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浅谈,思品课中,落实,以人为本,科学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人,促进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就教育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中,思想品德课处于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而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以朋友般的真诚,慈母般的挚爱,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关爱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激励,会使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再次扬起风帆,迎着风浪前进,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爱是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力量。只有无私的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使师生感情加深,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
二.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道德情感,有效进行行为导向,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平时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是引用我们身边的生活事例。在课堂上引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鲜活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二是借助时事热点,启导探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同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借助或选取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有时尚性,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再次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变教学内容抽象为形象,创设生动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三.以人为本,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是思想品德课堂实行以人为本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不妨设想一下,唯师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和谐”的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怕学生来挑战你的权威。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和谐”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说理,如若照本宣科,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教法死板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启迪、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展示才华、凸显个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教师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乐在学中。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始终不渝的努力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