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是非常个人化的构筑故事的方式,除去知识层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感知领悟,这需要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演绎和答辩的方式慢慢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培养自己对电影视听语言的敏感度。比如这一节课的主题是画面,找一些世界名画给学生看,通过画面中的色彩和线条依据自身对艺术的感知编写故事;比如讲到台词部分,让学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找到自己所属人物的个性定位、职业定位以及在影片中的主要作用等;比如教师事先给定一些新概念放入PPT中,让学生在未学习之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新概念给学生们做演示等。
其次,电影欣赏课程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通识类文艺必修课。
在以往的电影欣赏教学中,针对电影赏析关注的角度问题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研,80%以上的学生停留在追逐故事情节的低层次上,娱乐的成分要远大于鉴赏的成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关注情节的同时,也注意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但这部分同学是在用看小说的方式看电影,而对电影语言非常陌生。在讲授电影基本要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影像介入鉴赏和分析一部影视作品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刚接触电影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能使学生更加接近电影的本体。通过电影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学生对电影的认识只停留在美国好莱坞式电影的层次上,华丽宏大的场面,英雄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技效果等,在世界影坛上占绝着绝对的优势,但如何学生只停留在看一类影片的层次上,那就值得思量一番了。电影艺术诞生百年以来,出现了很多流派,每个国家的电影历史都值得学生仔细研究,电影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人文精神的进化史,给予学生一个电影集,提高学生在电影选择上的深度和广度,是电影欣赏课程之前的准备工作。
再次,电影欣赏课程对于一般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提升自我认知和审美情趣的美育教育必修课。
在教授这门课之前,要掌握学生的审美心理,体现人文教育理念,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在全社会都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文化素养、审美取向、价值判断、思维方式、思想感情都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而旨在高等院校更是要把人文精神纳入自己的职责范畴,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萃取其中的人文精髓,完善学生的品格、充实其心智、陶冶其情操、净化其灵魂、使身心和谐发展。根据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趋于多样化,追新猎奇、反传统意识比较强但是甄别力比较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够成熟,还需要引导和完善。
电影《美丽人生》是一部讲授在纳粹集中营里乐观的追求生存的励志型影片,在艰苦的集中营里,为了让儿子相信这是一个城堡,聪明乐天的男主人公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在电影播放过程中,学生们无不被男主人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折服,在全世界最残酷的生活环境里的这一段遭遇,却成了儿子儿时最为愉快的记忆,在这里有公主,有城堡,有美好的早餐,有好玩的大坦克。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要用趣味高尚的审美对象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光色声影中探索电影的奥妙,用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影响学生。
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才刚起步,值得思考的问题仍有很多,影视教育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相关学科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心智、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使其审美心理逐步趋于健全的教学思路。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