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通过多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的经验心得,提出一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想法。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是每个当代人都应掌握的技能。我们看到国家在计算机普及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校学生是最大的一个普及群体,计算机的普及教育成效很大,使受教育者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然而,计算机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对于普通的计算机使用者来讲,他们关心的不是编写程序开发软件,而是如何使用计算机,使之学以致用,具体来讲就是如何使用操作系统、上网和相关软件的使用等。现今的许多教材基本上是根据这样的需求来编写的,满足了普通学习者的学习使用。但我们也看到许多教材内容类同,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编排尚有不妥之处。我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大学老师,想就大学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为了有针对性,我以张洪明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教材为参照来谈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我们知道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包含了许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对计算机基本的使用操作是没问题的。鉴于这样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就应承接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教材的内容就应根据这样情况来编写,通过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使用,我想在教材中以下这几方面应考虑注意到。
1. word内容。学生对word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追溯到小学,既然从小学到中学都学习使用过word,已掌握 word基本操作,在大学阶段还用大量的去介绍它,这样就是无意义的重复。我想适当删除部分word基础知识内容,编入点适用的中高级别内容。
2. IE内容。上网浏览、查找资料、网上下载等IE方面的内容可以无需向学生介绍。原因很简单,IE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样也是学生从小学一直到现在都在玩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今的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下载东西,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精通程度可以说一点都不亚于老师。
3.增加视频软件内容。随着视频输入设备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DV机、手机、包括数码相机都是我们常见的视频输入设置,用这些设备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视频录入工作。现今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下载许多我们喜欢的视频文件。怎样来编辑这些视频文件,就是一很实际的问题。因此我建议在教材中增加视频软件知识介绍,以适应视频设备的日益普及的需求。
4.增加绘图软件内容。现今基本上都是用word来进行文字处理工作,如:写文章、出试卷等。word进行文字编辑工作绝对是最好的,但如果在文本中需要插入一些几何图形,word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虽然word提供了绘图工具栏,有一定的绘图能力,提供了诸如画直线、曲线、圆等工具,但若文档中所需的图形复杂一点,或者有一定的绘图精度要求,word绘图工具栏就无能为力。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在掌握word这样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一点如AutoCAD这类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用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工作,把绘图工作交给绘图软件来完成,文字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来。
5.根据不同专业编写不同学习内容。大学期间,学科不同,专业需求不同,所关心的计算机知识也就不同。文科、理科、工科他们所关心所需求的计算机知识是有差异的。我想虽然《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基础教程,在满足基础教学的同时,可否根据学科方向编写一定的专业选修内容,以便于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
6.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分级分班进行教学。我们知道,到大学就读的新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源地不一,由于各地教育资源的存在差异,进而造成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的组织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分等级分班进行教学,针对他们选用不同的教材,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也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以上几点建议想法是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切实的感受,当然,很多方面还考虑不周,仅供参考。总之,以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教学为基本出发点,以搞好计算机普及教育工作为最终目的,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明。《计算机文化基础For Windows 2000》(修订版),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张洪明。《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6。
3、杨朝凤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出版社,2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