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美术类毕业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新者”。地方院校美术院系应针对美术类学生创业个性特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就业内容,增加美术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其能力。根据美术专业特点,建立就业与创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创业的专业实践平台。如笔者工作的美术学院就先后在重庆世国华陶瓷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成都夏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技术中心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参与设计开发,或参与实习单位的管理,从而有效地增强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类毕业生可以通过开办装饰广告公司、美术工作室、美术培训班、书画培训班等创设就业机会。院系可以邀请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自主创业优秀毕业生来校交流,传授创业经验。对近几年涌现出的一批创业优秀典型人物进行重点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自主创业。
(四) 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美术类毕业生往往重专业而轻其他能力的培养,在美术院系尤其应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从大一开始开课,这是一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辅导员、院系领导应主动承担相应教学任务。还应将就业指导融入专业课教学,发动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等。
同时应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如聘请企业主管来校做就业指导讲座。如笔者所在的张大千美术学院就先后邀请过成都夏尔数码公司、力图科技、四川幻维动画学院的老师以及威远白塔集团的老总到学院讲授诸如“后金融危机时代,游戏动漫从业之道”、“职业规划――实战篇”等方面的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来自用人单位的讲座能使同学们获得较前沿的就业信息,对当前某些行业的就业市场也有比较好的把握。
另外论文网站,院系应对毕业生加强分类指导和就业咨询。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应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在针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的同时,还应针对将就业目标定在考研、农村特岗计划、选调生、公招教师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向其介绍详细的国家政策,介绍自身和往届学生参考经验、采用鼓励、谈话方式增强同学们迎考的自信心。
总之,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地方高校和美术类毕业生要审时夺势,明确自己的定位,多措并举,共同努力开辟出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新局面。
陈慧(1980―),女,山东济宁,讲师,硕士,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辅导员,
唐再锋(1963―),女,四川安岳,高级实验师,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参考文献:
[1]梁淑艳王朝霞.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85―86.
[2]林志军.高师美术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3):155―156.
[3]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2008(12):295―296
[4]牛玖荣.论美术教育与就业需求的良性循环[J].中国成人教育2008(9):81―82
[5]王朝霞李伯枫.美术类毕业生择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探――以山东某高校美术学院2007届应届毕业生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7(9):113―114
[6]李明付.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3):67―69
[7]边杰.美术专业教育改革与毕业生就业[J]. 中国高教研究2004(3):8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