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words]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foster; Suggestion

(上接P48页)
(3)毕业前职业指导和毕业后的继续服务。这一阶段,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着重加强求职择业技巧、就业形式与政策法规的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动态地维护毕业信息,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会为今后的职业指导工作奠定信息基础。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如户口档案的暂存和寄送高职院校,为就业困难的同学继续提供指导和就业信息等。
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在大学初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客观的评价自己,减少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3.充分发挥学生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职业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但是从小到大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大学生养成了被动接收信息的习惯,总是等着别人来告诉自己什么,而不是我要知道什么,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弱。由于目前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使得他们依赖性很强,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时,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和主体作用被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被人为地抑制了。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引导学生是就业主体的意识,在大学学习中应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形成剖析自我的习惯,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冷静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时调整期望值,在充分调研分析后形成务实的择业观。
4.充分运用多方面的力量,拓展多元化的就业指导
在目前缺少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各种专业机构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以系统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职业辅导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就业实践环节为辅助、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Z].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