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红豆树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_带牙茎段

时间:2012-04-23  作者:范辉华,李朝晖,张蕊

论文导读::红豆树(OrmosiahosieietWils)别名鄂西红豆、花梨木、花榈木。取红豆树半木质化嫩枝带牙茎段。开展优良单株的选择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育技术育苗。
论文关键词:红豆树,带牙茎段,组织培养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et Wils )别名鄂西红豆、花梨木、花榈木,蝶形花科红豆树属常绿或半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树种,国家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自然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等省,多生于海拔400-650m的丘陵、河边或山谷常绿阔叶林中[2]。红豆树以其鲜红艳丽的种子、优质的木材著称于世,具有极高的材用、景观和森林文化价值。木材光滑坚硬,纹理美丽,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因而与红木齐名,是我国最珍贵乡土用材之一,目前市场价达2万元/m3以上;其树冠浓荫覆地,树姿优雅清秀,枝叶翠绿发亮,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但现存红豆树天然资源稀少,结实年龄很迟且不稳定,一般在35a左右才开花结实,结果盛期在50 a以后带牙茎段,而且通常需间隔3-5年开花结果一次,极少连年开花结果,种子传播扩散和自然繁衍能力差,种子来源少,种苗紧缺,制约了红豆树的规模发展[3-5]。20世纪70-80年代,福建省建瓯水西、邵武卫闽、三明辛口等多个国有林场先后开展了小规模营造红豆树人工片林,但因使用种子苗造林,其林木个体间在树高、胸径、枝下高、通直度及心材率等分化与变异程度大,严重影响红豆树人工林高效栽培,开展优良单株的选择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育技术育苗,规模化生产优质苗木,对高效保育珍稀濒危红豆树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

应用价值。蝶形花科树种已见檀属的海南降香黄檀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朱靖杰,

2005),有关红豆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尚未见报道,仅见姚军等(2007)对同科、同属的

花榈木,采用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的带叶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的报道。

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红豆树苗木,满足市场需求免费论文网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来源

供试材料为3a生红豆树优树根蘖苗经移栽促萌长出的萌条,取其带芽茎段先经清水冲洗(嫩枝0.5h,老枝1h)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用0.1%升汞浓液浸泡8-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1.2 外植体取材方式

外植体取材采用三种不同方式,分别取茎的顶端、中段和下段,要求带芽的茎段。

1.3 外植体处理方法

将外植体萌芽条切成1-2cm的小段,保留1-2个小芽,竖直插入诱导培养基中。萌芽后转接增殖培养基。

1.4 培养条件及培养基

本试验培养温度为26±2℃,光照时间为12h/d,光强为2000-3000LX,湿度为60-70%。诱导和芽增值培养均以MS全价培养基为基础,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 MS+BA0.5mg/L+ NAA0.05 mg/L;增殖培养采用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以找出增殖效果最佳的配方,使用的增殖培养基种类如下: (1)MS+BA0.5mg/L+ NAA0.1mg/L; (2)MS+BA1.5mg/L+ NAA0.1 mg/L;(3)MS+BA2.0mg/L+NAA0.1 mg/L;(4)MS+BA4.0mg/L+ NAA0.1mg/L;(5)MS+BA0.5mg/L+ NAA0.2 mg/L;(6)MS+BA1.5mg/L+NAA0.2 mg/L;(7)MS+BA2.0mg/L+ NAA0.2 mg/L;(8)MS+BA4.0mg/L+ NAA0.2 mg/L;上述各培养基加入3%蔗糖和0.6%琼脂带牙茎段,调pH为5.8。

1.5 培养过程

外植体接种后,统计接种瓶数,培养7天后及时观察、记载,淘汰污染的培养瓶数,待萌芽长致2-3cm时,及时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观察增殖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外植体取材方式萌芽情况比较

外植体取半木质化嫩枝的带芽茎段(茎顶端、中段和下段)及木质化老枝的带芽茎段(茎顶端、中段和下段)等不同方式,切成1-2cm的小段,经消毒后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其萌发情况见表1。

表1 红豆树不同外植体接种方式的萌芽情况比较

 

外植体

取材部位

接入种数/个

污染率/%

萌发率/%

生长情况

幼枝

茎顶端

35

31.34

58.33

极佳

茎中段

34

35.29

50.00

较好

茎下段

36

36.11

47.82

较好

老枝

茎顶端

53

64.15

15.79

一般

茎中段

78

78.21

11.76

较差

茎下段

106

89.62

9.09

极差

注:表中的萌发率是淘汰已污染的培养瓶数后,已萌发接种瓶数与未污染瓶数之比。

由表1可知:取材红豆树嫩枝的茎顶端,其污染率最低,为31.43%,萌发率最高为58.33%,萌发时间最短,生长最好;取材老枝的茎下段污染率最高,为89.62%,萌发率最低为9.09%,萌芽最迟,生长极差。

2.2.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红豆树茎芽萌发及增殖的影响

取红豆树半木质化嫩枝带牙茎段,用8种不同的增殖培养基进行萌芽和增殖试验。

表2结果显示:BA与NAA配合使用时,以序号(3)的培养基,浓度为BA2.0mg/L+ NAA0.1 mg/L,萌芽最快,萌芽率最高为53.1%,新生芽数最多,长势好,增殖倍数最大,达到5倍以上(见图1)。而序号(1)的培养基激素配比和浓度为BA0.5mg/L+ NAA0.1 mg/L,萌芽慢,萌芽率为19.35%,新芽少,长势差,无增殖(见图2)。序号(2)的培养基激素配比和浓度为BA1.5mg/L+ NAA0.1 mg/L,萌芽的长势仅次(3)培养基,增殖倍数为3倍(见图3 )。浓度较高的NAA对芽的后期生长不利,如:序号(5)~(7)的培养基, NAA浓度均为0.2 mg/L,而BA浓度分别为0.5mg/L、1.5mg/L和2.0mg/L,都表现为芽生长不整齐(见图4,a,b,c)免费论文网。从表中还可见高浓度的BA也会抑制芽的生长,如序号(4)和(8)培养基, BA浓度都为4.0mg/L,而NAA浓度分别为0.1mg/L和0.2mg/L,芽都不生长(见图5)。

表2 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红豆树茎芽萌发及增殖的影响

 

增殖培养基序号

BA浓度/mg/L

NAA浓度/mg/L

接种茎芽数/个

萌发率/%

最早萌发天数/d

萌发高峰期/d

平均增殖倍数

芽生长状况

1.

0.5

0.1

31

19.35

13

-

0

萌发迟,牙不生长

2.

1.5

0.1

35

31.43

9

30

3

萌发较快,牙不整齐

3.

2.0

0.1

39

51.28

7

28

5

萌发快,牙整齐

4.

4.0

0.1

33

6.06

18

-

0

萌发迟,芽不生长

5.

0.5

0.2

30

23.33

15

32

2

萌芽慢,生长慢

6.

1.5

0.2

42

30.95

14

33

2

萌芽较快,生长慢

7.

2.0

0.2

36

41.67

11

30

2

萌芽快,生长慢

8.

4.0

0.2

31

9.68

19

-

0

萌发迟, 芽不生长

2.3 芽的分化与增殖

切取诱导培养生长至高约2cm的小芽带牙茎段,接种到培养基(1)中继续培养,13d后,芽基部膨大,单芽基部愈伤组织分化不明显,芽萌发迟,芽不生长。在培养基(2)、(5)~(7)中,单芽基部愈伤组织分化明显,21d后从愈伤组织中分化出许多绿色芽点,但只有部分不断抽出伸长,芽生长不整齐。而培养基(3)中,2ld后不定芽基部产生愈伤组织的同时,腋芽大量分化、伸长,28d后达到最大,芽萌发快,且整齐。在培养基(4)和(8)中,则表现为萌芽受到抑制,芽不生长。

3 小结与建议

3.1 红豆树外植体取嫩枝的萌芽率平均为52.05%,老枝萌芽率平均为12.2%。因此,组培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以取半木质化嫩枝顶端带牙茎段为好。

3.2 增殖培养试验可知,增殖培养基以序号(3),浓度为BA2.0mg/L+ NAA0.1mg/L,增殖效果最为理想。

3.3 红豆树的生根培养基、移苗种植及后期苗圃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2]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32—236.
[3]章浩白,吴厚扬,林文芳,等.福建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4]何汇珍.福建植物志第三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郑天汉,汤文彪,陈清根,等.红豆树开花结实规律及种子发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38-41.
[6]姚军,李洪林,杨波.花榈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1):123-124
[7]朱靖杰.海南降香黄檀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793
[8]冯建国,季新良,周志春,等.2007.特种经济高档用材红豆树培育技术.林业科技开发,2l(5):41-43.
(图1)img width=220 height=166 src='/d/file/picture/201204/23/48.files/image002.jpg'>(图2)br>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IRAP技术的‘磨盘柿’变异单株鉴定_亲缘关系
下一篇论文:香花槐根、茎、叶总RNA提取方法的改良和优化_多糖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