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儒为今用,怎一个“和”字了得—谈引导学生对儒学现实价值的探究

时间:2015-12-27  作者:王 秦

儒为今用,怎一个“和”字了得—谈引导学生对儒学现实价值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儒为今用,和,学生,儒学,现实价值

“和”与奥运文化。奥运会上,中国把一个“和”字献给世界,这个“和”字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向往;这个“和”字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永恒追求,一脉“和”气,契合奥林匹克的团结精神,凝聚了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所寄托的美好理想。可以说中国用一个“和”字点亮世界,这是儒家思想对世界现代文明的伟大贡献。

“和”与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始终贯穿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条主线。在儒家思想文化里,对真诚友善是非常强调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说明我们是一个追求团结、和平的民族。从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巨大成功到90年代以来“尊重多样文明”的立场,无不体现中国在“和而不同”儒家思想影响下,即坚持自己的主张,也能够包容他人的原则。这些原则成功地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同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承认的国与国相处的重要国际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和”与祖国统一。儒家“和而不同”、“大一统”的观念是中国2千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理论正是儒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连战、宋楚瑜、马英九分别率领国民党和亲民党领袖纷纷到大陆进行访问,到大陆来寻根;“三通”、直航、旅游等海峡两岸关系越来越多的交往,我相信只要坚持儒家仁爱、和平的共同理念,台湾最终必会和平统一的方式回归。

“和”与治国理念。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朝兴衰过程,可谓得“仁政”者得天下。现在我们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剔除封建道德的糟粕,强调社会主义“德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建设等无不各党派、团体、民族“和同为一家人”。 越来越多儒官、儒商、儒将的出现,一个长治久安的和谐小康社会的到来,越来越昭示着“得儒者得天下”的道理。

“和”与经济建设。一位日本企业家曾介绍他的儒家式企业管理模式说:“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物欲横流的今天,“重德轻利”的义利观,更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大到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以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小到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都有助于弘扬奉公守法、文明经商,讲究商业道德,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和”与科教兴国。众所周知,孔子是个大教育,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同样适合现代教育“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理念,特别是当前“科教兴国”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发掘儒家思想中这些有利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实儒学的价值早已被世人关注,早在公元一世纪,儒家思想就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目前,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有200多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这与中国崛起的步伐是一致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他指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软实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应该说是一种支撑力、创造力、推动力和传承力,它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更为内在、更加深刻、更具精神特质,从而更能决定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走向及基本品质”。

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绝对“中国制造”的软实力的“品牌”。2000年来,儒学几经沉浮,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它以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文化内质。我们这一代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要把儒学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儒为今用,以“天人和一”的科学发展观为纲,努力构建有中国儒家文化特色的和谐的大同社会。了得,一个“和”字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下一篇论文:人之自由—基于共性与个性的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