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内心世界的和谐
没有了战争,其实还是不够的,若想永远地根除战争,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即心和,就显得极为关键和重要了,如何使人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庄子他老人家指出了人在沉思冥想的悟“道”过程中,人的心灵在体验同宇宙本体的那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的和谐融合状态,进而达到超脱物外的“逍遥游”, 大鹏展翅“抟扶摇直上九万里”,[13]“无己”、“无功”、“无名” “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14]没有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5]没有了凡尘俗想,没有了争,也就得以洞彻别物,从而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审视这个世界,人的思想在和谐中得到永远的新生。
而天和只有经过人和,才能达到心和的最高境界,它是庄子他老人家实现和谐途径的最终落脚点。他对人生虚静、恬淡的生活追求大胆而热烈,执着而坚定,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这为后世之人的精神生活指明了方向,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人日益干枯的精神领域上的一贴清凉剂,并且为内心世界的和谐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思想渊源。
结 语:
庄子在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和谐观,综合起来就是天和、人和、心和六个字。其独特的
和谐观具有进步性和超前性,尽管他老人家的理想和学说,并没有被后人所全盘接受,人类仍然靠争斗发展了几千年,但其超越现实的学说和很难在全人类实现的理想,仍有其进步的意义,其思想虽跨越了二千多年,但仍闪烁着美好的光芒,作为要建立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进一步深入探究庄子的和谐观,立足现实,取其精华,也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参考文献]:
[1][2][15]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管曙光主编:诸子集成(一)孟子[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4][9][12][14]管曙光主编:诸子集成(一)庄子[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5][6][7][8][10][11][13]孙海通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6]高秀芹主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