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了人以安居为地和居宜人均一间的道理;分析了我国在确保人均1亩耕
论文关键词:地红线的前提下,建设人均40平方米住房用地的可能性;阐明了城乡统筹规划着力发展好县级以上城市,逐步提高城市化率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保障房为主、商品房为辅的供房模式,促进中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
一、 人以安居为地
安居房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政治经济系统工程。民以食为天,人以居为地,吃住是人生
天大地大的事。“居者有其屋”是古朴的生存伦理,也是宪法和国际公约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房子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本,人有住房才有安身之地、安家之地、安定之地、安乐之地,安居了才能乐业,乐业了才能和谐发展,发展了才能民富国强。只要建好保障广大中收入家庭的住房,做到“居者有其屋”,才能使农民逐步变成居民,从而有效实现城市化的伟大战略。
我国一度超出国情的高昂商品房价,欲夺市民毕生的积蓄,房价不跌,天理不容。房子本是人民必需的消费品,在高房价的背后楼市资本化,楼市快演变为一个与百姓的民生消费无关的资本市场,被富裕阶层或房地产利益集团玩于掌股之中。造成胡润榜前十名就有六名是房地产富豪,如此扩大了贫富差距,严重违反财富伦理。膨胀的土地经济也使执政为民一时失色,引起“不愿做房屋的奴隶”怨声载道。对此,中央英明决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房屋投机。温家宝总理指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李克强副总理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办好这件大事,群众迫切希望,社会热切期盼,政府义不容辞”。
二、居宜人均一间
我国经济改革30年了,经济市场化了,人民的衣食已经无忧,在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该好好超前策划一下城市化“舒适居住”的小康房型。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每人有一间相对自由的安乐窝是国际性的幸福指标,我国多属“三口之家”,所以房型拟以3房1厅1厨1卫为主。我国建设部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平均每套住宅标准在120平方米左右,达到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是相当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65平方米)的下限指标,得到了社会各方认同。
我国要加快提高城市化率,在2020年市民拟达到15亿人口的58%,必须清楚每年至少要新建多少房。第一、如果每年提高1%的城镇率,就意味着要新增1500万新市民(自然增长约400万,农转非1100万)应配套新建住房6亿平方米。第二、我国城镇市民现有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与标准相差12平方米,如每年按人均1.2平方米逐步补差,6亿市民应配套新建住房7.2亿平方米。第三、如果房屋寿命按60年计算, 就意味着人均每年要改造0.7(40/60) 平方米旧房, 事实上我国城市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职工宿舍都有改造的必要,因此改造房有计划地安排人均每年0.8平方米为妥,6亿市民应配套改造住房4.8亿平方米,这样也可以减少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总之,城市每年需新建住房18亿平方米,即每年有4500万市民可以住新房, 占全国人口的3%。
近年来,我国房价崎高不下,多数老百姓望楼愤叹,商品房平均每年销售仅9亿多平方米, 保障房平均每年仅建设3亿多平方米,与18亿平方米的年需求量相差三分之一,供房总量不足影响城市化经济战略的实现;同时商品房比例(75%)高于发达国家,这种商品房为主的供房结构失衡更影响国泰民安。目前,我国政府为了平息人民对高房价的怒声,积极建设保障性公共租赁房,是惠民的好事。但是,急功近利规划多属6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型,无疑是“舒适居住”的倒退,势必成为城市的垃圾房。在总体规划建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建房套数,也要将套均面积向终极目标靠齐,把好事办好,这是百年大计。我们的规划师自己住着超标的豪宅,硬套香港的租用小房型,却不知香港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无奈没有扩房的余地而为之,且事实上港人也早就纷纷到内陆改善住房了。我国在确保人均1亩耕地的前提下,有条件建设人民满意的120平方米中型房,何不因地制宜、顺应民心。
目前, 房型结构失衡,大的几百平方米,小的几十平方米,有违共和国人民共和的国情,有背共产党共享成果的目标,有失龙的传人之民心。符合国情民意的理想房型结构分别为80、120、160平方米,以适应各种人众的需求,为了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今后禁止建设别墅。其实,富豪们也心知肚明,一个人只要睡一张床,房子过大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稀释家庭人气。
三、确保耕地红线
按我国2020年15亿人口,人均40平方米住房测算,全国住房总需求600亿平方米,
按住宅最小的容积率1计算,住房最多用地600亿平方米,即6万平方公里住房用地,加上城市商用地和公益事业拟占地4万平方公里,全国住房及城市配套用地共1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
我国国土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约占37%,山林约占23%(森林约占20%、山秃约占3%),沙漠约占22%(荒漠约占10%、戈壁约占9.5%,沙地约占2.5%),耕地约占13%(124.8万平方公里,即18.7亿亩),水域约占3%,城市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目前约占2%(城市占地0.4%即3.84万平方公里、农宅占地1.6%即15.4万平方公里)。
我党的政治革命战略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取胜,我国的经济改革战略则应让城市向农村突围,合理扩大城市范围。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只要妥善利用和开发好现有的3.84万平方公里城市占地和15.4万平方公里农宅占地,想方设法将农宅地置换成城市用地,就可以满足人均40平方米住房用地的需要(占国土1%)。同时,在城乡已占用的土地中还有1%的国土足够作工业用地。从而,保证全国18亿亩(人均1.2亩)耕地红线不变。
四、城乡统筹规划
城乡一体化让广大人民共享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加快提高
城市化率是减少农宅地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达80%以上,我国目前的城镇率约48%,如果每年提高1%的城镇率,到2020年城镇率期望达到58%,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赶上发达国家。
我国内地现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283个地级市,2016个县城(包括374个县级市),城市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走核心大都市与卫星城市群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不能遍地开花。目前,小城镇“大跃进”,到处大兴土木,任其发展势必造成松散落后的星罗棋布城镇网,影响城市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放眼未来,首先要完善4个直辖市和深圳特区的建设,将其发展成为约1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共拟容纳8500万人。同时,大力发展311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28个省(自治区)会建成约31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拟容纳8680万人;283个地级市建成约80万人口的中城市,共拟容纳22640万人。适度发展2016个约25万人口的小县城,共拟容纳50400万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