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九句因中的多值逻辑思想_哲学论文

时间:2012-08-30  作者:吴迪

论文导读::句因简介。多值逻辑和模糊逻辑逐步发展起来。句因中的多值逻辑思想。
论文关键词:九句因,多值逻辑
 

一,九句因简介

陈那著《正理门论》,创立新因明。新因明中的九句因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陈那新因明的理论基础。九句因指的是宗的同品和异品与因之间关系的九种情况。

1、同品有,异品有。

2、同品有,异品非有。

3、同品有,异品有非有。

4、同品非有,异品有。

5、同品非有,异品非有。

6、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

7、同品有非有,异品有。

8、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

9、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

所谓“同品有”,是指所有的同类事物都有该因。“品”即“类”。所谓“异品有”,是指所有异类的事物都有该因。所谓“非有”,即“无”。所谓“同品有非有”,是指有的同类事物有该因哲学论文,有的同类事物无该因。“有非有”,也称为“亦有亦无”,或称为“俱”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所谓“异品有非有”,是指有的异类事物有该因,有的异类事物无该因。一般来说,认为九句因是着眼于论辩的,其中第二、八句是正因,具有该形式的说明论证成立;四、六句因是相违因,论证不成立;其余五句是不定因。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的论题篇中也论述过什么样的论据适合什么样的论据是不能使论证成立的。

现代逻辑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得方向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把因明中的一些理论和思想用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解析。传统的二值逻辑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完备的理论系统,但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事情不能单纯的用,好和坏,真和假来判断,例如我们很难界定一块草坪是否是茂盛的。根据程度得差异,多值逻辑和模糊逻辑逐步发展起来。

二,从二值逻辑到三值逻辑

二值逻辑的系统是我们十分熟悉得。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并非完全受限于二值逻辑。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成绩分为好、中、差三个等次,这就冲破了二值逻辑的限制,在好(设其真值为1),差(设其真值为0)中间插入另外一个真值(可以设为(0,1)中的一个实数如0.5)。

 

 

 

P

真值

1

真值

0

真值

0.5

根据对第三个真值的选择和不同的语义解释可以形成各种三值逻辑。较著名的有Kleene的强三值逻辑、Luckasiewicz逻辑和Bochvar 逻辑。三值代数(计算三值逻辑)选择了增加真值为0.5,它与二值逻辑存在着同构的关系,所运用的逻辑符号也相同。由下表可以看出计算三值逻辑结构。

 

 

 

p

q

┓p

p∨q

p∧q

p→q

p?q

真值

1

1

0

1

1

1

1

真值

1

0

0

1

0

0

0

真值

0

1

1

1

0

1

0

真值

0

0

0

0

0

1

1

真值

0.5

1

0.5

1

0.5

1

0.5

真值

0.5

0

0.5

0.5

0

0.5

0.5

真值

0.5

0.5

0.5

0.5

0.5

0.5

1

真值

1

0.5

0

1

0.5

0.5

0.5

真值

0

0.5

1

0.5

0

1

0.5

在计算三值逻辑的实际应用中,数值0、1、0.5可以理解成真度或者可信度。根据这种思想,除0、1之外,加入多个逻辑真值,不难推广成一种无穷多值逻辑(这里的多值模糊逻辑是狭义的)。

三,模糊逻辑

模糊命题逻辑中的各个原子命题的真值取[0,1]间的若干实数为真值。对于其他逻辑联结词,可以做如下定义。

取p1、p2的真值分别为t1、t2∈[0,1]

 

 

 

p

q

┓p

p∨q

p∧q

p→q

p?q

真值

t1

t2

1- t1

Max{ t1,t2}

Min{ t1,t2}

Min{ 1,1-t1+t2}

1- ∣t1-t2

这些逻辑联结词的定义方法依照不同的模糊逻辑模型而有所不同,例如,模糊蕴涵算子就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求取真值的方式(参考文献三)。

(1)Ra p→q =1∧(1- p+q)

(2)Rb p→q =(1-p) ∧q

(3)Rc p→q =p∧q

(4)Rm p→q = (p∧q) ∨(1-p)

(5)Rp p→q =p*q

(6)R* p→q =1-p+ p*q

(7)Rst p→q =(1-p) ∨q

1.模糊逻辑的性质

模糊逻辑是建立在模糊集合的基础上的哲学论文,由于经典集合的扩张形成了模糊集合,容易证明经典集合中的许多性质和规律同样适合于模糊集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模糊逻辑中,由于加入了新的真值,从而使得排中率在模糊运算中失效。也就是说,p,┓p本来应该是一对矛盾的命题,p∧┓p这个运算一定为假,在模糊逻辑中是不一定成立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定义命题p的真值为0.2,那么,根据在模糊逻辑中┓p的定义,它的真值应该是0.8。二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真值度不同。

2.模糊的三段论推理

狭义的模糊逻辑是一种演绎逻辑,与二值逻辑三段论相类似的这种从前提到结论的推论关系构成了模糊逻辑中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可称之为“模糊三段论的推理”。例如:

A→B 真值度r1

B→C 真值度r2

A→C 真值度min{r1 ,r2}

二值逻辑所构建的三段论推理规则,由于经过蕴涵算子所推出的真值只能取0或1,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确定的,不真就假。但是,模糊三段论的前提无论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无论是原子命题或者是由蕴涵构成的复合命题,都存在真值度的问题,因此,所得出结论的真值也并不是确定的,要依照我们对蕴涵的具体定义和模糊集合中不同的“交型运算”得到具体的数值,但我们要保证这些真值介于[0,1]之中。

可见,无论是多值逻辑还是模糊逻辑,主旨都是把本是“真和假”两个情况的真值按一定的规律扩张。因此,我们在判定一个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时候,要只能说它更接近于什么样的真值情况,而不能单单判断其真假。

三.因明逻辑中的多值逻辑萌芽

我们将前面介绍过的因明中九句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将九句因列表

 

 

 

同品

异品

1

2

4

5

7

有非有

8

有非有

9

有非有

有非有

3

有非有

6

有非有

从这个列表可以看出,“有”可以视为真值表中的“1”,“无”可以看作真值表中的“0”哲学论文,“有非有”无论从字面意义或者出现的层次,都正好好满足三值逻辑的前两列真值情况。那么九句因中所说的“有非有”的情况,说明了,中国逻辑在论辩中已经意识到了生活中许多问题不仅仅是“有”和“无”两种情况,也存在着“有非有”这样的介于“有”“无“之间的模糊真值。

对九句因的解析,多倾向于其正名的作用,把含有“俱”的项视为不能够使因成立。这与多值逻辑的角度是不相冲突的。如果我们把“俱”的状态拟定为一个介于“有”“无”之间的真值(例如:按计算三值逻辑的0.8)那么在评定这个论据是否可以作为因的时候,在出现小于1的真值时仍然可以认为这个因是不充足的。

例如第三句“同有异俱”因表示所有的同品有因,有的异品有因,有的异品没有因。异品的因就不能确定,根据最终我们想描述的事物的不同,“俱”的程度也不同。

如,胜论师立“声是勤勇无间所发”宗,以“无常性故”为因,敌方是谁,《大疏》没有举出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勤勇无间所发”意思是靠意志的作用使潜在的显发出来。声既是勤勇无间所发,那么此声就不应是一切声,而只能是人、兽所发之内声。但是,这第三句因的实例从陈那到窥基,都疏忽了,并未标明此声只能是内声,而不包括风声、雷声等外声。在第八句因的实例中,《大疏》似有所悟,特地标明为“内声”,从而避免了过失。在这一三支作法之中,“勤勇无间所发”是所立法,“无常”为因法。凡具有勤勇无间所发性的事物,都是同品,例如瓶。为什么把瓶算作勤勇无间所发性的同品呢?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页三十右)解释说:“云何勤勇因亦通外瓶等耶?盖由作意故,击手筋等力,乃至转击四尘,以造作瓶等,故勤勇因,瓶等上有。”凡不具有勤勇无间所发性的哲学论文,如虚空、如电等都是宗异品。瓶等凡具有勤勇无间所发性的,都具有无常性,因此是所有同品都有因。异品中则有的有因,有的没有因。例如空不具有勤勇无间所发性,也不具有无常性,电亦为异品,电却具有无常性,因此异俱。有人对这种异品归为有非有。但在我看来,这种异品也可以看作是介于“有”“无”两个真值间的状态。由于凡同品都有因法,因此凡勤勇无间所发的事物,全部包括在无常性的事物之内;由于宗的异品也有一部分有因法,因此有一部分非勤勇无间所发的事物也包括在无常性的事物之内。这样,无常性的事物就由两类事物组成,一类是全部的勤勇无间所发的事物,另一类是部分的非勤勇无间所发的事物。

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从现代数学和现代逻辑中发展起来,尽管与经典逻辑的方向不同,但从另外的角度更贴近了生活。实际上在因明中人们也意识到了某些事物真值的多样性。逻辑的发展方向不应该是单一的,我们可以一方面将思维精确化,一方面也应该接受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多样性,这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新贵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M]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美)TimothyJ.Ross钱同惠等译 模糊逻辑及其工程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邹开其,徐杨模糊系统与专家系统[M] 西南交大出版社1989
[4]陈慕泽数理逻辑基础:一阶逻辑与一阶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忠义从“定有”看“同品定有性”[J] .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3期
[6]图?乌力吉,阿旺旦增也探佛教的九句因和因三相[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宗教短缺经济学论纲_哲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云南怒江丙中洛地区多宗教现象的宗教经济学理论透视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