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较之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既要认识到山区地区和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困难的共性,更要充分认识到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难点的特殊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对策及建议
 

加快山区地区农村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它将影响全局。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山区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各项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较之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建设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当务之急要加快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在促进福建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要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农村之间的差距,确实改善山区地区农村的发展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当前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成因

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较之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既要认识到山区地区和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困难的共性,更要充分认识到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难点的特殊性。抓共性,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抓特殊性,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是同一盘棋,怎么下法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这也就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山区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新农村应该怎么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

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其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共同难点。基础设施缺乏,公共事业缺失,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增收难度相当大等。

福建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难点。总的来说,福建山区地区缺乏区位优势,资源也相对贫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自然环境、发展情况差别较大,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福建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特殊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和其它地区的共同困难方面,山区显然更为严重。基础设施更为缺乏,公共事业缺失更为严重,自然条件更为恶劣。一些山区至今还没通电,没有公路和农村相通,没有有线电视,没有基本的通信设施,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基本条件,一些山区农民生活异常艰苦。

1.2福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和山区的地理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福建是个人多地少、山多海阔的省份,全省人均0.56亩、劳均1.52亩耕地,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在福建要用占全国1.3%的耕地养活占全国2.6%的人口和满足几百万外来人口的生活需求。而山区人均耕地水平更是低于其他地区,山区农民要通过粮食生产来创收难度较大。其次福建多山少平原。福建海拨480米以上的山区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45.8%,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省份。大部分山区农村就分布在这海拨480米以上的地区。造成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通信、电视等现代化设施覆盖率较低,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也造成农民观念不够开放,比较闭塞。第三是福建山区方言多,普通话普及面不够广,这也成为农民走出山区的障碍。论文格式

导致的后果:一是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基础建设成本高,新农村建设难度很大。二是山区自然灾害频繁,防御灾害的体系薄弱,农业、农村、农民深受其害,严重影响山区三农的发展。三是山区农业生产方式依然比较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分散的小规模种植方式难以实现高效结合,农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山区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相分离,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相脱节,涉农高端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不足。四是山区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各种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增收难度大。第五作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长期在山区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及各种素质方面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山区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福建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中指出:“福建山区地区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内地山区也要积极进取,开拓新思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努力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根据精神,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2.1建设山区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发展好山区农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山区新农村必须牢固对立和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和发展好山区农民利益作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发展好山区农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确实增加对山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山区新农村“生产发展”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基础设施项目布点和资金安排上要向山区倾斜。加强山区交通道路建设,争取实现村村通公路,打通山区与外界的通路;加快山区水、电路建设,特别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及电力电网建设,确保山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山区的通信和有线电视覆盖率,让山区与外界保持信息畅通,改变信息闭塞的状况;加强山区的信息化建设,让网络实现“村村相通”,为发展好三个产业打下基础;加强山区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山区新农村建设有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发展好山区农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提高山区农民素质。要发展好山区教育文化事业,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山区地区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度,加快普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普通话教育。要建设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山区人也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当前福建山区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目前,由于山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非常艰巨。这种情况是由于“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培育新型山区农民,需要从教育入手。而目前,山区地区的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和教育模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而,解决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以适应山区新农村建设,需要突破体制性障碍,变革单一的教育模式,进行制度创新。要在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山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普通话教育。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升学有望”,更要考虑“致富有路”,要承担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培训任务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农民走出山区之后能够和外界交流,能够有一技之长谋生,以增加收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途径
下一篇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党校建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