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行动上陷入了误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误区,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系统、完整的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多领域,生产、生活、风俗、环境和管理多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科学界定,提出了明确的新农村发展方向。 [1] 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平均富裕、先富后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共同富裕理论的全面实践,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关注“三农”问题,调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必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免费论文参考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生产力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城乡居民间的收入相对差距缩小;收入分配合理、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小环境污染;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以其特有的历史优势、地域优势、人才优势飞速发展起来,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农村的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简单地说,就是农业发展很难、农村社会很穷、农民生活很苦,农村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
要实现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必须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只有占全国人口近七成的农村实现了在经济、社会、环境、制度等领域的大发展,才能消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任务。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在中央的号召下,目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未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与要求,脱离农村客观实际和违背农民意愿,在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行动上陷入了误区。
2.1 新农村建设被搞成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时代要求,是一项涉及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但有的地方干部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看成为搞工程建设,追求立竿见影,没有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没有科学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不考虑实际条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且利用行政命令简单操作,劳民伤财,急于建成所谓新村新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报道,某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为追求效果明显,规定凡是公路旁有碍观瞻的建筑都要拆迁改造,200来户的村子在短短两个月内共拆掉了800多座厨房、厕所等建筑,在拆迁改造中,村民得到补助多的不过一两百元,而用于新建的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要几千元,一些家境困难的村民为此还借了债,有的村民为了节省材料钱,只把朝向公路的一面改为砖墙;有的村民拆掉了厕所后,因无钱再建,就在远离公路的地方用白布临时围起来当厕所。这种不发展生产而盲目的大拆大建,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完全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2.2 新农村建设被千篇一律模式化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需要基层领导和当地农民群众统一谋划、实施,谋划和实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新农村建设必然存在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水平有差异的问题,但是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顾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忽略自身条件和优势,盲目效仿其他村的建设模式,相互之间搞速度攀比,甚至全盘模仿城市,青砖路变柏油路,绿草地浇水泥,让人看不到乡村气息,更谈不上农村特色。
2.3 新农村建设被片面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为硬件和软件建设两大方面。免费论文参考网。硬件建设主要表现为发展生产,进行吃、住、行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主要表现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建设。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说,这两大建设都是必需的,各地农村应根据自身实际,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这两大建设。免费论文参考网。但现在有的地方政府认识上有偏差,片面地、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在硬件建设上,而对软件建设关心不够、重视不够、投入不够,不同程度地放松或忽略软件建设。这种认识和行动上出现的片面性“重硬轻软”倾向,必将导致新农村硬件与软件建设不适应、不协调,使新农村建设难以迈出坚实的步子,走上科学的轨道 [2] 。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全国各级党政组织和所有相关部门、个人明确认识,端正态度,努力形成一个实事求是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3.1 讲求实效建设新农村
通过基层人民选举,选举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应该具有为民谋利、以身作则、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品质,组织起同心协力的领导班子团队,通过与村民协商,制定出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与村民息息相通的农村建设规划,进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那些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事情,重点投入资源和财力,实事求是,下力气做工作。建设新农村固然要让农民住上新房,改善农村生活、生产设施等,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这个工程建设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村领导首先要根据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发展村经济,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办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发挥集聚优势发展产业集群等,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通过生活条件的改观,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激发农民建设新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通过外派学习或引进教育力量,增加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开办针对农民的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班等,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农民,让他们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提高创业、创造新家园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 [3] 。
3.2 注重特色建设新农村
广大农民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党的方针政策与本村实际相结合,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和选择符合本村自身特点和实际的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村村情的建设道路,建设出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各地农村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等条件,借鉴一些城市发展的好经验,进行有重点地开发建设,条件好的中心村可以高起点、高标准,条件差的村更要做出科学发展规划。就资源条件说,自然资源如林、煤、矿、水、草、土丰富的村,可以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特别是开发产品深加工,通过特色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就区位优势说,各村可以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开发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交通便利的村可以设计为集贸市场式,发展贸易经济,旅游环境优越的村可以设计为生态休闲度假庄园,发展旅游产业等;就历史文化条件说,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积淀或产生过历史名人的村庄,应进行保护性建设,建成名人村或历史文化古村,发展成社会教育基地等。总之,新农村建设力求城乡结合,形式多样,注重特色,发展经济 [4] 。
3.3 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硬件、软件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改善农民住房、交通等生活条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落实农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推进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等事业经费的投入,并成立专门机构监督经费落到实处,特别需要城市的高等教育机构发挥文化带头作用,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发展文化支乡项目,扶持农民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为新农村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农民,形成科学、文明、法制的农村新风尚。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协调发展,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道德素质协调提高,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J].社科纵横,2006(8):40.
[2]姜作培.防止新农村建设中的五种不良倾向[J].红旗文稿,2006(5):23-24.
[3]柯柄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认识[J].红旗文稿,2006(1):4.
[4]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06(1):8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强化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论文:关于社区建设社会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