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论我国媒体对国外灾难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以央视网海地地震报道为例-论文网

时间:2014-11-24  作者:佚名
实际上,它表现为新闻事实信息与受传者在地理、心理、利益、经历等方面的接近程度。

海地虽远在异国,可有华人华侨在那,他们的安全受到国内受众的关注。另外,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遭受了类似残酷的灾难,因为曾经的震痛,中国人民也渴望了解和关心海地灾区的情况,为当地灾民祈祷。因此,从心理和经历的角度分析,海地地震与我国受众具有可“接近”的区域。

对于海地地震如此重大的国际新闻,我国媒体突出体现了与当地有关的因素:

1、关注海地我方人员

1月15日和16日,央视网首页正中设置的是“聚焦”版块,连续追踪了我国8名维和人员的安危状况。右侧栏目“海地地震中的中国面孔”更详尽地体现了我国媒体对国外灾难报道新闻价值选择上的接近性倾向。内容如:(1)“尚有8名维和人员失去联系”,还列了其姓名;(2)驻海地中资机构18人平安,驻海地侨民未知,港澳台同胞31人1人被埋;(3)在海地的其他中国人

2、聚焦维和部队

在没有重大灾难和国际事务时,我国的国际救援队也许并不为众人知晓。他们淹没于默默的奉献和牺牲中,通过这次海地地震的报道,我们对国家的这支和平、正义的队伍将有更深刻的了解。央视对维和部队的关注和报道,正强化了我国媒体报道国外灾难事件中的接近性倾向。

随着事件的进展,央视网的“聚焦”版块下午更换为“救助被埋中方维和人员”。这种直接而醒目的方式,体现了其接近性的新闻价值取向。版块之下配以文字式的导读信息。而在上下拉动页面的中间位置,开辟的版块还是“救助被埋中方维和人员”。有所不同的是,版块下链接的是4组我国被埋人员寻找、发现、默哀的视频。网页通过主题的重复性设置,也表现了对搜救我方人员事件的关注度。

在央视网的海地地震专题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简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栏目。这个栏目不单只是静态的资料信息,它会及时更新。1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还专题报道了我国的国际维和部队。1月17日,央视网的首页放置了“亲爱的战友一路走好”,图片字幕是“海地地震8名遇难者启运回国”。同时,央视网在首页开辟了新的专题——“致敬中国维和英雄网友含泪呼唤:英雄,我们接您回家”。专题头条是“胡锦涛向遇难者表示哀悼”。

本着“接近性”的价值标准,进行新闻报道,有利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对地震中我国维和部队救援的报道,把我国维和部队的形象宣传寓于其中。这种不刻意的、看似无意识的报道,反而增强了宣传的效果,更容易让受众接受。

3、北川——海地心相连

1月18日,“240年罕见地震袭击海地”的专题的聚焦版块登载了“感动!北川中学学生为海地人民捐款”的报道。点击进入,孩子们手捧蜡烛围成心型状,这个形状连接了北川和海地,连接了中国人民和海地人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理的共鸣,源于共同的遭遇,发自对生命真诚的敬畏和祷告。

三、坚持“平衡”艺术积极引导国际舆论

《新闻学辞典》关于新闻价值内涵的“素质总和”的说法,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它着眼于事实本身的特质。但新闻价值的判断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以事件背景为基础,判断的标准也会有所变化。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和探讨来源于新闻实践活动,同样,取舍新闻时我们也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判断。所谓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有用、有益、有效,才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⑤新闻价值还应反映客观事实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了引导舆论,“第一需要”也是价值。

题为《海地强震死伤料数以千计中国救援队奔赴震区》一篇报道中,分了三个部分记录了海地震区状况。其中一部分主要报道了,海地不断发生余震,医院收治的众多病人被埋在废墟之中,当地到处都是伤员,街道上可见血迹和尸体的情况。

然而,报道的格调并没有就此低下去,记者把观察和写作的角度转到了当地人们的祷告上。即“在首都太子港的公共广场上,数千避难民众聚集在一起祷告。他们手拉着手,唱起赞美诗,以此来抵御心中的害怕,和对灾难的恐惧。”而对于当地灾后社会上出现的混乱也做了叙说,但只是一笔带过——“不过也有目击者看到有个别歹徒在地震灾区趁乱打劫,洗劫了太子港附近超市。”

不可否认,歹徒抢劫的恶性事件是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是“反常的”,从新闻价值“异常性”的衡量标准上,可以展开报道。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不是好新闻就是好新闻”,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也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⑥但作为一个社会的、公众的媒体,除了关注事件的新闻价值,还要权衡社会需要——舆论价值。

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希望得到援助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种内在需要。最终,报道弱化“异常性”,把内容的小标题定为“余震不断民众手挽手齐祷告”。另外,在图片新闻里,报道了“抢劫者躲避警方追击”,并未花过多笔墨去进行细节和过程的报道。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实践意义_公共资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合力分析_互动-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