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加强高校思政课大班化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论文网

时间:2014-02-15  作者:钟洁生
因此,学生思政课成绩的最终评定,多数仅凭最后的卷面成绩一锤定音。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考试制度,以多样化考核代替单一闭卷考试。

学生思政课成绩的评定,不能仅凭考试的卷面成绩一锤定音。要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要把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把出勤、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提高平时表现在思政课成绩中的比重。对于大班化教学带来的弊端,多采用分组的形式,化整为零,多让学生开展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当主角,各抒己见,踊跃发言,锻炼学生个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表现列入平时成绩,视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此解决大班教学中,多数学生因机会有限不能参加的懈怠情绪和思政教师课堂唱独角戏的现象,提高教师、学生参与互动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源于课本也脱离课本,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通过思政课课堂的一主渠道和主阵地系统的认识、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转变教学理念,提倡合作学习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而互动的方式更多采用的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思政课教学活动多数开展大班化教学,人数众多,课堂纪律出现群体性松散,学生学习出现懈怠情绪,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倡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互动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活化为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小组,组员间分工协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完成任务,倡导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互动性。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运合作,同时,也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则应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的互动性的学习进行专家性的点评。培养学生运用思政课的理论经,以历史、具体、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进一步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体验的分析和判断

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关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确的看待和分析社会和人生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如果社会实践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社会实践将流于形式,出现重过程,不重实际效果,侧重于社会实践的总结、心得体会;并最终影响踏踏实实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应加强几个方面的建设。首先,学校领导提高认识,要充分意识到思政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大意义。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特别是要配套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学校每年划拨专门款项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其次是健全完善社会实践的考核制度。要把思政课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之内,规定实践课时数、形式、内容和要求,派遣教师指导,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与教学实习、毕业设计一起,给予学分,记入档案,并参与大学生的综合考核测评。第三,要求思政课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思政课教师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不仅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认识,也能拓宽思路,丰富的社会实践也将丰富课堂中纯理论的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思政课社会实践,走出校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感知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加深对许多抽象理论的理解,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去正确认识、看待、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使理论产生其特有的魅力,彰显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思政课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要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的管理,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大学生真正的意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是首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成为我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易.付强 当前“两课”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2 陈华林.对'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3(01)
3 刘洪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4 杨军.“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制约因素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5 李国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7.12
6 王玉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
7 徐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研究,2007(1).
8 陈爱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中实现良好师生互动的思考[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重视“党的利益”研究,防范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形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面对半岛局势,再谈“阳光政策”_和平统一-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