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列宁成为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第一位领袖。提出了执政党领导和自身建设的许多重要原理。且将自身建设好。
论文关键词:列宁,工人阶级执政党,领导,自身建设,基本原则
1917年10月25日(俄历),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国家政权相继转入苏维埃手中。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列宁成为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第一位领袖。工人阶级执政党如何坚持和实现对国家的正确领导,且将自身建设好,这是一个毋庸回避的划时代的极具挑战意义的顶尖级历史性课题。它直接关系着俄共(布)的生死存亡和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关系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列宁勇敢地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他在俄共(布)执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工人阶级执政党领导和自身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执政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它对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列宁的工人阶级执政党领导和自身建设思想,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年7月——1920年11月)。在这期间,列宁先后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提出了执政党领导和自身建设的许多重要原理。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所以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集中。二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1921年初——1924年1月列宁逝世)。列宁特别关注新经济政策形势下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问题。他在俄共(布)十大、十一大政治报告和其他文章中提出,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要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要注意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等等。列宁晚年高度关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基本原则,如何增强联共中央领导层的稳定性,防止党的分裂。列宁后一阶段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理论,对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水平提高具有极强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一、执政党必须坚持和实现对国家的正确领导
列宁认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坚持和实现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正确领导,这是一个绝对的原则。否则,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毁于一旦。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问题上,无论社会上还是党内都有人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当初列宁的设想是,实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其他政党只要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就欢迎他们参加政权。不成想,列宁善良诚挚的政治愿景遭到孟什维克(后堕落为反革命党派)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回绝和污蔑。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崩得分子面对布尔什维克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得了压倒多数的现实,眼看大势已去,声明退出大会,不与布尔什维克为伍,并攻击十月革命是“机会主义”、“军事阴谋”。不得已,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产生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完全由布尔什维克组成。党内反对派则提出把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权交给“全俄生产者代表大会”,鼓吹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针对这些错误主张,列宁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在我国,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1](p423、624)列宁坚决而明确地否定了党内反对派的天真烂漫的想法。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实现共产党对国家生活的正确领导?首先,这是由历史形成的。布尔什维克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它是一个在几十年内争得了无产阶级先锋队地位的党,它一直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1](p154-155)列宁在这里既讲了无产阶级专政在流血的、暴力的和军事的斗争中需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也讲了无产阶级专政在不流血的、和平的和经济的、教育的、行政的斗争中需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顺利地、有效地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斗争。全面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
列宁不仅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而且提出和探讨了党如何正确实现对国家生活的领导问题,即怎样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决议指出:无论如何不应当把党的组织职能和国家机关机苏维埃的职能混淆起来,这种混淆会带来极度危险的后果。党要领导苏维埃,但又不能代替苏维埃。由于当时国内战争的险恶环境,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进一步暴露?隼矗这又引起了列宁的高度注意?1922年3月党的十一大时,列宁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党政关系上存在的“不正常”状况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神”,认为“党的任务则是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2](p64)
关于执政的共产党如何正确、全面实现自己的领导,列宁认为:第一,党通过苏维埃国家机关实现对政权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全部工作都是通过把劳动群众团结在一起的苏维埃来进行的,而不是取代国家政权。俄共(布)八大决议指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3](p571)第二,党通过选拔、教育和调配干部实现对意图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靠党的干部去贯彻执行。列宁说,如果没有人员的任命和调动,任何政策也就无法体现。因此,全部工作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挑选人才。各级党组织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人,没有能干的人,一切命令和决议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第三,党通过国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对全体人员的领导。根据列宁的建议,在苏维埃国家机关和工会等各种非党组织中,都建立了严格服从党的纪律的党团。党团的任务是:“在各方面加强党的影响,在非党群众中实现党的政策,以及对上述一切机关和组织的工作实行党的监督。”[4](p229)
二、执政党的头等任务是抓经济建设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以后,其头等的的根本的任务就是抓经济建设。他在1918年所写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5](p490)
列宁认为,将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头等的根本的任务,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他深刻阐明,经济落后国家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前提,但实现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且需要经济方面的保证。否则,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其次,是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资本主义旧制度复辟的最根本保证。否则,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其次,是巩固新生政权,防止资本主义旧制度复辟的最根本保证。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生命力。第三,是对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列宁认为,如果不发展经济,那就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后边,就会挨打。第四,这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列宁说:“为了完全消灭阶级基本原则,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1](p11)
列宁强调,为了确保工作重点的转移,应正确理解政治的含义。他说,在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的情况下,如果人们把关于政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夺取政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上,用旧观点来理解政治,那“就要犯很大的严重的错误”。“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1](p308-309)
列宁指出,经济建设的任务比军事斗争更困难、更复杂,单凭革命热情是不够的,它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有科学精神,需要有管理艺术。他强调,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会管理经济,成为这方面的内行。因为“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6](p240)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实际情况看,所缺少的恰恰就是文化知识和管理本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列宁号召全党掀起学习的热潮。他严厉地批评了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说过,那些出身于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技术专家”要比妄自尊大的共产党员宝贵十倍。必须向经济建设这门科学进军,此外没有别的出路。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