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互联网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_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11-06-0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学生初步掌握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目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探究性学习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示范性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会搜索,学会探究,学会甄别在不同观点、思想。

【教学流程设计】

一、探究性学习示例(本课重点)

1、问题的提出

《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目前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教材均选编入八年级上册教材,冀教版放在了八下。正因为此,与该课文相关的讲解、练习等教辅材料众多。一日新授时,有学生拿着一本资料向我质疑:课本(苏教版)中“水尤清洌”是否应该改为“水尤清冽”?事实上我们手边资料有的写为“清冽”也有的是“清洌”。到底是两点水的“冽”还是三点水的“洌”呢?

今天我们就借助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功能,首先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指导探究

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该搜索哪些信息材料?

学生讨论后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老师总结:一般的研究主要查找纸质媒体(这很重要),今天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打开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我们可以搜索一下几个问题:①哪些典籍用“清冽”哪些是“清洌”?可以搜索各种教材的电子版、扫描影音版该课文的收录情况,百度百科以及可能收录《小石潭记》的电子典籍。

②厘清“清冽”和“清洌”两者有何差异?可以借助网络字典词典。

③进行网络搜索,看看互联网上有没有类似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观点,看能否采信。

④查找前人对此文的分析鉴赏,看对“清冽”还是“清洌”的问题能否自成一说。

3、学生尝试搜索

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

摘要如下:(学生搜索时,老师行间指导)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47562.htm“百度百科”:水尤清冽(liè)。11.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清洌 :清澈。洌:清凉。【注意:百度百科引文与注释,“清冽”“清洌”混用】

②http://www.chinese001.com/czyw/rjkbb/8njxc/jxsc/k26-001.jsp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用“清冽”,并注释为“水格外清凉”。根据网络,冀教版语文课本用“清冽”;语文版教材《小石潭记》一文中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中的“冽”字,正文与注释中都是“冽”,但课后练习和与教材配套的《助学手册》中的练习都是“洌”。

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78558.html“百度知道”中有“清冽”“清洌”的讨论。一些大型语文论坛也有类似的讨论,如http://bbs.ruiwen.com/thread-10459-1-1.html

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470154.html“清冽”“清洌”的区别。【注意:百度知道的答题人举例正是《小石潭记》,并且说明为什么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4、探究分析

分组讨论,甄别资料的信度(互联网信息的去伪存真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努力形成辩题或书面小论文论文范文论文格式范文。整合、分析、判断的结果,大体可分为“清冽派”和“清洌派”。

“清冽派”认为,文言词汇多为单音节,“清”和“洌”基本同义,“清冽”则含有清澈、寒冷的意思,更符合一般文言词法。作者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一句总领小石潭的两个特征,分别照应于下文所描绘的内容。“潭中鱼可百许头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皆若空游无所依”是视觉上的清澈,而“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感觉上的寒冷。

“清洌派”认为,“下见小潭”“见”字诉诸于视觉,当用“清洌”,是“清澈”而非诉诸于触觉的“寒冷”;紧接的“全石以为底”等句都是视觉描绘,从行文的连贯性上看,应为“清洌”。

5、教师小结。

应该说结论并无对错之分,只求言之成理。自然引出“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两派”的说法都能自圆其说,孰是孰非并不能轻下结论。而且让老师当裁判并不符合探究的本意,也不符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更何况连教材编者、专家学者都各执一词或莫衷一是的东西,我又如何一言九鼎?我只是建议他们从柳宗元的生平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继续研究。探究没有结论,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简要涉及)

学生网络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625209.htm,有详尽解释,网络上类似信息极为丰富。

教师小结:语文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学生探究性学习尝试

1、教师提出若干探究话题。(也可由学生提出,不过难度较大)举例如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般认为“连三月”就是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但当学生举证“三月”就是具体的时间(《春望》确实写于三月份),就是表明春季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你又如何反驳?甚至有学生以为“春耕”时节“思乡”“反战”才更自然。至于“三月”是虚指,说明战争旷日持久,似乎也有道理。

《社戏》中读过书的“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知道哭闹,解决问题的是农家子弟;读过书的“我”在发现社戏的无聊时“努力的看着”,农家少年跳骂中显得是那样的率真。是什么使得书生“百无一用”?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能否谈谈鲁迅对教育的认识。

网络热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应如何解释?网络词汇流行想象应如何看待?

2、学生讨论,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

搜什么?怎样搜?

3、学生分组合作,搜索、整合、辨析,争取形成书面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

洪国成,江苏仪征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职称中教高级。扬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扬州市中语会理事,仪征市教育“讲师团”成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巧用《小学英语空中课堂》_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_身份角色关系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