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也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时间:2011-04-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语文教学要承担起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职语文,也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
 

2008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讨论稿)》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毕业论文,中职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18世纪德国诗人、美学教育家席勒终生以诗和戏剧作为他教育的武器,他认为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感性能力和精神能力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毕业论文,中职语文。”语文的人文性内蕴决定了语文无须生硬的说教,完全可以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毕业论文,中职语文。

一、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孕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这一系列人物的身上,无不闪烁着我们中华民族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有关这些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在,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心理共鸣。教学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时,我深有体会。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画出作者对邓稼先评价的语句。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做到,但要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恐怕办不到。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文章为什么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为什么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那首歌?为什么要摘引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几段话?经过讨论,学生对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邓稼先有着同祖国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到这里,学生对邓稼先的认识可能也只停留在一定的层次。为了使学生真正地从心理上产生共鸣,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当我讲到邓稼先去世前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时,全班静极了,甚至还听到轻轻的啜泣。那一刻,我也喉头哽噎,眼含泪水。学完课文,我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叫《我心中的邓稼先》。当阅读学生的作品时,我再一次留下了热泪。有位同学动情地在结尾这样写到:我深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邓稼先的才能和做人将影响我的一生。

课文中这样的人物形象很多:“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张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毛泽东……无不闪烁着圣洁的人格光辉。毕业论文,中职语文。

这些内容的学习,很容易激发我们学生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是庸俗的活着、还是高贵的活着?是站直的活着、还是卑微的活着?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他人活着?从而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文质兼美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它应该是一种以积极的审美心态,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从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标题就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坟墓”通常与“死亡、黑暗、枯寂、不幸”相连;而“美”一般和“生命、光明、热烈、幸福”相关。毕业论文,中职语文。“坟墓”和“美”两个文字,在习惯上是对立的,为什么作者把“坟墓”和“美”组合在一起呢?从而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经过阅读,学生发现:坟墓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坟墓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朴素得不能再朴素,这样的坟墓怎能是最美的呢?再品味“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等语言,学生由此明白:托尔斯泰墓纪念碑式的朴素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因而成为令人敬仰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古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就是说:凡大美者极大多数不事喧哗,不羡炫耀,注重原色和低调,即朴质无华。

这些篇目还有很多,展示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梦和泪》、讴歌母爱如同“平静的水面下深处的激流”的《淡淡的深情》、赞美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的《最后一片叶子》,等等,都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丰富自身的审美素养。

三、关注现实的态度可以历练学生追求美好的情怀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毕业论文,中职语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体现。如表达作者对于人类愚蠢行为谴责的《离太阳最近的树》、阐释“人,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解放自己,超越自己”的《走出地平线》、“复活”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等,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内在的高尚情操自然会被其丰富的内涵所激发,从而关注现实,思考人生,追求美好。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总之,语文教学要承担起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论文: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