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释“俾持”----兼论“夾”、“img1”、“朿”的关系-论文网

时间:2014-01-22  作者:冷月
”3、辅佐。《书·梓材》:“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爲夾。”孙星衍疏:“言今王爰思先生勤勞,用明德之臣來爲夾輔。”

③这则材料把“夾”的本义定为“夾辅、夾持”,但“夾持”的含义并不单纯,所以我们同意“注重字义的概括性”的观点。

④在释形这部分,季旭升区别了“”从“十”得声与从“叶”得声的不同。指出从“十”得声则“声为邻纽,韵则稍远,然当可通。”而“叶”与“”虽然“韵为阳入对转,然声则稍远。”但“汁”与“叶”通。“汁,液也。从水十声。”(《说文·水部》)《广韵》:“之入切,入声,緝韵,照三。”(上古音属緝部)《集韵》:“檄颊切,入声,帖韵,匣纽。”(上古音属緝部)在后一读音上,“汁”通“叶”。这两个字只是韵相同,声纽同样较远。(见《王力古汉语字典》)就是说,从“十”得声与“叶”声是可以相通的。季旭升的观点似乎值得商量。而“夾”通“挾”,《集韻》:“檄頰切,入帖,匣。”这样“夾”与“汁”读音在某种情况下就完全相同。就是说,无论“”是从“十”得声还是从“叶”得声,它与“夾”在音上都是很近的,甚至相同。

引用注释

[1][先秦]战国策·秦一[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原文为“秦功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图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2]裘锡圭.文史新探[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季旭升.说文新证[M]台湾:艺文印书馆,民国93年[2004]

[4]同上

[5]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陆明君.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7]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8]刘钊.古文字构形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
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济南:齐鲁书社,1987
4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5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 王力等编.王力古汉语字典[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汉语道歉语_道歉功能-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课堂效益-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