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惭愧、遗憾”的道歉程度则相对要低一些,不适合使用在损害对方程度较重或需要强烈道歉的场合。
a、秦医官:我不该告诉你什么精神治疗那套鬼话!……我太对不起人了!佟小姐,我十分的难过,我向你道歉!(老舍《面子问题》)
这是秦医官被佟小姐单方面的情感纠缠后非常正式的道歉,态度慎重、严肃,有疏远彼此距离的作用。换成其他的歉意情感类词语就减少了这种慎重与严肃的意味。
b、(母亲)一把抓住了她的耳朵,开始死命地拉扯。“你故意的!你这个死丫头!你这个坏良心的死人!你故意的!”“不是,妈,不是!”她叫着,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她的脑袋被拉扯得歪了过去。“对不起,妈,对不起,我没注意,不是故意的……”(琼瑶《碧云天》)
c、鲁侍萍:(抱着女儿,大哭)可怜的孩子,妈不好,妈造的孽,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曹禺《雷雨》)
“对不起“是汉语中道歉功能比较特殊的一个词,适应面非常广,既可使用在道歉程度极重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在道歉意味非常轻微的场合。这大概是语言经济性的要求,赋予了它能适应于任何场合的通用道歉手段的地位,因而使用的频率非常高。
2、赔罪类词语的语力
“谢罪、请罪、赔罪“的道歉程度都较高,其中“谢罪”的道歉正式色彩和适应的损害程度最深,“赔不是”适应的损害程度则低于同类。例如:
闵正浩:“微臣有罪,微臣以死来谢罪。(电视剧《大长今》)
这是闵正浩与皇上争抢同一个女人,顶撞了皇上后说的话,犯了死罪,因而使用了道歉程度最高的词语,不适合于改换成“赔罪、赔不是”。
3、请求谅解类词语的语力
“原谅、谅解”适应的损害程度可以比“海涵、包涵、担待”的更重。所以,在道歉程度比较深的场合,“原谅、谅解”不适合于改换成“包涵、担待”等形式:
a、珏,原谅我,我太懦弱,连自己的妻子也不能保护。(巴金《家》)
b、“我不会跟你回去,皓天,”她清晰地说:“请你原谅我,我说什么也不会跟你回去!”(琼瑶《碧云天》)
(二)三类专门道歉词语之间适应的损害程度的差异
三大类专门道歉词语,内部都各有道歉程度高的词语,如“道歉、谢罪、请原谅”等,也都有些道歉程度偏弱的词语,因而不太方便笼统地进行类与类之间道歉语力的整体比较。但是,三大类词语之间,尤其是不同类的不同成员之间的损害程度有差异,导致了这三大类词语在语用条件上的一些不同。
第一,以“对不起”为代表的歉意类词语可以使用在不利于受话人的程度比较微小的场合。如一般性的社交失礼、非说话人原因而不能满足受话人要求、说话人自我表现不够等场合,可以使用第一类中除“道歉”外的词语,但一般不适宜使用赔罪类或请求谅解类词语。例如:
a、李东宝右手与中年握手,左手接过名片,歪头看,笑道:“谢谢,对不起,我的名片忘带了。我叫李东宝,这是我的同事戈玲。”(王朔《懵然无知》)
b、我非常抱歉,高先生,高太太,这病例碰巧是最恶劣的一种——先天性的输卵管阻塞,换言之,这种病症无法治疗,你永不可能怀孕。(琼瑶《碧云天》)
a、b中说话人自己造成的损害非常小,不宜换成赔罪类和请求原谅类词语,如果在特定情景中改成“请原谅”等,则是说话人主观认为自己不利于受话人的程度比较重。
同样,在损害受话人程度较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赔罪类和请求谅解类中的词语,但除“道歉、对不起”等可表严肃道歉的词语外,不适合使用歉意情感类中的“不好意思、惭愧、遗憾”等程度较弱的词语。
第二,“对不起”等歉意类词语和请求谅解类词语可出现在汉文化的客套礼仪之中,以道歉来表示谦逊与礼貌,这时不宜使用赔罪类词语,除非不好的事实是真实的。
第三,“对不起、不好意思”等歉意类词语可以作为话语引发语,以表示礼貌,道歉味道较淡,但赔罪类词语在汉语中不作为话语引发语。例如:
a、对不起,各位,我们开始工作了。(自编)
b、“对不起,对不起。”一个坐在一边始终没吭声的娘儿们举着葱尖儿似的五指,偏着脸向大胖子要求发言:“我能提几个问题吗?”(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从上述差异可见,不同类的道歉词语确实存在损害适应情况的不同,除了力量较强的“道歉、对不起”外,歉意情感类词语道歉的语力较弱,因而适应于损害程度较小或无损害的场合,赔罪类词语则倾向使用在说话人过失较重、损害受话人较重的场合。
此外,承担错误类道歉手段内部也存在着道歉语力的强弱差异,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有所分析。
(三)三大类专门道歉词语的组合及语力情况
表达歉意情感类词语、赔罪类词语是从说话人角度着眼的,侧重在敬人;请求谅解类词语是从听话人角度发话的,侧重在恕己。因而,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出现的大多是第一类与第三类的组合。例如:
萍:哦,凤,我对不起你,原谅我,是我叫你这样,你原谅我,你不要怨我。(曹禺《雷雨》)
相对来说,两类以上的专门道歉词语的组合比单纯只使用一种道歉词语的语力要强一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