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十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但实习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也随之严重短缺。如何实现实训基地共享,改善学院实验实训条件,文章分析区域实训基地共享的可操作,提出区域实训基地共享的操作性方法与思路。
论文关键词:实训基地,区域共享,操作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高职院校发展规模迅速扩张,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硬件条件,如何实现区域实训基地共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区域实训基地共享的必要性
1.未来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盲目扩张不利于学院长远发展
表一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至2008年教育数据统计结果。对比这5年的数据显示,2005年高中招生人数最多,对应三年后(2008年)的高考招生人数也最多,粗略计算2007、2008年高考招生率为68.9%及69.2%,基本维持在稳定的数值;而2007年高中招生人数比2005年锐减37万人,2008年高中招生人数仍然在减少(比2007年减少3万),可以看出,高考源头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将是必然趋势。
表一2004年至2008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我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到2008年在校人数扩张了5倍,高职学生人数更是增长了近8倍(达到860万)。各高职学院为了迅速壮大,一方面扩招原有专业学生人数,另一方面开发新的专业,为了实现技能培养的目的,学院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不菲,不仅要扩建原有规模,而且配合新专业的开发,学院要建设新的实验实训条件。面对未来学生生源减少,盲目扩张不利于学院长远发展,必须办出学院特色,办出精品专业,并集中力量建设好此类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其他专业实训必须考虑校际、校企资源共享,不能面面俱到却又只涉及皮毛。
2.实训资源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
纵观我国高职学院发展,不少院校在三五年之内从原有两三千人数迅速增长到万人,比较容易实现的办法就是同专业扩招平行班级,原来只招两个班的专业扩大为4、5个班级,有的甚至出现10多个平行班级,表二为陕西省26所公办高职2008年各院校单专业招生最多人数统计,在26所院校中,只有一所院校同专业最多招收146人(4个班级),有11所院校单专业招生人数超过400人(10个平行班级),同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的达到789人,造成平行班级达近20个。
表二陕西省2008年高职院校单专业招生最多人数统计
表三为26所院校多平行班级(单专业招生人数140人以上)招生人数占全院当年招生总数百分比,院校多平行班专业招生数占总招生人数最小的为6﹪,12所院校超过50﹪,这一数据最大的达到91.2﹪,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专业都在4个班级以上招生。这样比较容易实现了短期内规模扩张,但同时造成实训资源短缺。
我国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基本体现出学科教育的特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基础先行专业居后,理论先行实践为辅(近几年正在努力改变这种模式)。分析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绝大部分学院为了便于管理,同专业平行班级通用一个人才培养方案,相同的教学环节集中在同一学期进行,这样就出现4、5个班级在相同学期的20周内争抢同一实训资源,如果考虑相近专业的实验实训需求,实训资源短缺状况会更加严重。
但另一方面,这一实训项目被集中在一个学期,争抢之后的下一学期往往又出现整学期的空档,几乎没有任何实训任务,这种现象在专业实训实验方面显现更为突出,这样看又表现出资源过剩。
为解决实训资源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这一问题,各学院对内必须强化内部管理,统表三陕西省2008年高职院校多平行班级招生比例
筹安排,充分发挥有限资源作用;对外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实训条件好的专业院校也有对外寻求合作的必要,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换言之,这种矛盾的存在也恰好为校际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行性。
二、区域实训基地共享可操作性分析
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是一个双方合作的事情,实现合作的前提条件是互惠共赢,资源提供方希望通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创造价值;资源寻求方希望在实现技能培养目标的同时降低办学成本(相对于自己建设成本),对于两三周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要长途跋涉,学生的组织管理问题暂且不说,几届学生花费的资金如果可以建设实训基地,这种合作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区域内(近距离)的合作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1.区域实训基地共享具有地理优势
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要求合作双方进行场地、人员等资源的合理调配,统筹规划双方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学习、生活等具体事务,这些活动的交流实施都是需要多次协商才可以妥善解决。学生入场实习后,学生的管理、吃住行给合作双方都带来新的问题。
对于寻求合作资源的院校来说,合作的目的既要完成学生技能培养工作,又要降低办学成本,还要方便管理,使教学组织实施简单易行。基于以上多方面因素,共享实训基地不适合远距离进行,而在区域内进行实训基地共享具有地理优势,可以满足各方需求,方便双方教学管理,同时有效降低合作成本。特别是对院校比较集中的区域,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在理顺教学合作关系后,就如同一所院校的两个校区教学一样的方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