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溪口千层饼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精细,质地松脆,清香可口。
Xikou Qianceng Cake, with numerous clear sheets in it is finely made in atraditional way. It is tasty and crisp.
该译文没有把“千层饼”直译成“thousand-sheeted cake”,这样易造成外国读者的误解,而是采用音译法,再补充说明,这样不仅消除误解还能引起外国读者对千层饼产生浓厚兴趣,原文的引诱目的就达到了期刊网。
(3)改译
一条成功的广告有时需要各种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来增强感染力吸引眼球。要做到这点,译者就要大胆地摆脱原文的束缚,必要时需要改变语言形式,尽量采用目的语广告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句式和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预期目的。例如:
Now you arereally flying.
飞跃人生,非凡感受。
这是国泰航空公司的一则经典广告,如果把它直译成“现在你们真的在飞”,其广告表现力非常一般,内容是否空泛。而“飞跃人生,非凡感受”这八个字,句式工整,音韵上口,把原文包含的丰富含义表达得恰到好处,让读者感受到了国泰航空队旅客的信心保证和服务的承诺。
另一个经典广告改译案例是Coca Cola的中文译文“可口可乐”。这个译文是1935年由当时在伦敦教书的蒋想出来的。Coca和Cola分别是药用植物和硬壳果树木,如果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那译文将不忍卒读,中国消费者将不知所云,蒋先生将其译成“可口可乐”。既在音韵上做到了和谐,且意义上也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成功的帮助这种牌子的汽水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4)不译
不译也是一种翻译手段,尤其在英译汉广告翻译中俯拾皆是。它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企业、新品牌、新产品系列的名称以及老企业之新产品系列的名称以及老企业之新产品系列的名称往往不需要翻译,只需要在译文中照搬原文的外文名称”。(李克兴,2010)另一种“不译”通常有以下的情况;第一,当广告口号的原文特别短小精悍,翻译难度较大广告翻译策略,译员一时无法译出同样效果的对应句时,广告主会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即宁可让部分英文广告词原封不动地进入译入语文案,而不让一句不合格的广告译文出现在媒体之中;第二种情况是:随着英文在华人世界的日益普及,这样的中西合璧今后可能会有增减,因为广告主有理由相信其所针对的受众不可能不懂这类简短明白的英文广告词,我们来看一个例子:Use the American Express Card to reflectyour classic style do more.
使用美国运通卡,陪衬经典型格,do more
这是美国运通信用卡广告。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广告的全部内容都已译成中文,只是最后一句口号do more 没有翻译,仍以英文形式保留在译文中。
5、结语
由于广告特殊的功能和其强烈的目的性,译者可以运用目的论指导它的翻译,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出发,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根据广告吸引和劝说的功能灵活地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如减译法、扩译或增补法、改译法、不译等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广告的促销目的。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
[2]Vermeer, Hans. A Framework for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 Heidelberg University,1978.
[3]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马莉,杨焯,王振湘.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邱敏.从目的论角度谈汉英广告翻译[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1)
[7]袁晓红.目的论下的广告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