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以其对翻译目的的强调。目的论参照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论文关键词:广告文体特点,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
1、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广告的作用尤为凸显,不可否认,一则成功的广告能为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广告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翻译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才从语言学角度或是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广告翻译”。(邱敏,2005)广告翻译急需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发挥广告的作用。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以其对翻译目的的强调,对译文功能的重视,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为翻译研究尤其是应用文体翻译提供了积极地指导。该理论为广告这一目的性凸显的应用文体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2、广告文体的特点
广告是介绍和宣传商品信息的应用型语言,目的是使受众有效地接受信息。“广告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劝说,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最佳选择,是引起读者对其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刘世生广告翻译策略,朱瑞青,2006)这就要求广告语言必须做到简洁、醒目、通俗易懂。
下面主要从广告的目的性特征和修辞特点着手分析广告文体的特点。
2.1 目的性特征
广告文体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一般而言,“广告须遵守KISS原则,也就是‘keep itshort and sweet’”,(袁晓红,2009)翻译成中文就是既要做到简单明了也要优美有文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相应地,广告的文体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当翻译广告文体时,一定要了解熟悉目的语文化的广告规范,尽量做到译文的风格符合异域读者的品味。
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文体和功能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期刊网。广告的文体风格是为促进其功能的实现服务的。通常,一则成功的广告应该达到“ACCA”的要求,也就是认知awareness,理解comprehensive,说服conviction,行动action,这就是说,广告行使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
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产品的信息介绍给消费者并进一步促使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产品。广告的这一目的性特征决定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固守传统“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应打破原文的束缚,灵活变通,选择恰当的策略以期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
2.2 修辞特点
广告是一种信息高度凝练的语言。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篇中往往会采用各种修辞方式。“修辞的运用能大大增强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其‘记忆价值’(memory value)和‘推销能力’(sellingpower),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马莉,2010)
在广告中经常使用的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比喻
比喻分明喻和暗喻,是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使用频率最高。比喻的运用可使广告形象生动。例如:
(1)Be White...Be Silky
丝一般的柔白肌肤。
(化妆品广告)
(2)Intel Inside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英特尔奔腾广告)
2.2.2 拟人
广告中采用拟人手法,可使其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增加真实亲切感。例如:
(1)The world smiles withReader’s Digest.
世界因《读者文摘》而欢笑。
(《读者文摘》广告)
(2)任劳任怨广告翻译策略,只要还剩一口气。
(某轮胎广告)
2.2.3 双关
双关可使广告读来趣味无限而且能加深读者对商品的了解。例如:
(1)I am More satisfied.
(More牌香烟广告)
(2)生活可以更美的!
(美的电器广告)
2.2.4 排比
排比可使广告语言更富有节奏感从而使其在受众之间长久传颂。例如:
(1)Maybe she’s born withit
Maybe it’s Maybelline
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
(美宝莲广告)
(2)色彩是大自然的语言,斯托克勒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斯托克勒油漆广告)
2.2.5 夸张
广告惯用夸张手法以突出产品独到之处,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满足他们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例如: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东芝在手,世界在握。
(电器广告)
2.2.6 仿效
在广告中使用仿效可以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例如: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
(HongKong Government)
2.2.7 押韵
押韵可使广告节奏鲜明,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例如: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佳能打印机广告)
3、翻译目的论概述及其对广告文体翻译的适用性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目的论(Skopos Theory)――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奠基理论。弗米尔认为翻译中的许多问题仅仅依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的,他冲破“对等”“忠实”等传统翻译理论的桎梏,提出翻译就是根据客户委托,结合翻译目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一种目的性行为,在翻译中,原文不是衡量一切得到标准,对原文的忠实是次要的,实现翻译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该理论包括三大法则:1)目的法则(skoposrule),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整个过程。2)连贯法则(coherencerule),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准则,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原则(fidelityrule),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三大法则中,Nord(2001)认为翻译必须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根据目的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决定译文的最关键因素,为了达成翻译目的,译者可以使用任何策略和方法期刊网。这就是目的论的真髓所在。
广告是一种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广告的唯一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争取消费者广告翻译策略,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促成其购买活动,由于消费者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背景,为了使他们理解并接受宣传的产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少不了对译文做些删改补添。同一条广告的翻译根据不同的消费者也会有不同的版本,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译者可以舍弃原文而创作出新的广告。因此,以“目的法则”作为首要法则的目的论对广告的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指导译者在进行广告翻译时,采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
4、目的论参照下的广告翻译策略
广告是目的性凸显的文本,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能够迎合广告的商业目的,激励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如此译文才算是成功的。目的论参照下广告常见的翻译方法及策略有以下几种:
(1)减译法
减译法,顾名思义,就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或有了反而显得多余甚至违背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广告翻译中常常将表达不到促销效果或失去原文功能的词句、修辞手法删去。如中文广告中常用的套话“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或某某产品由某某专家根据某某原理发明创造等说法会让外国人感到莫名其妙,在翻译时可以删去。例如:
电通减价热浪迫人而来,让你在炎炎夏日以炽热价每分钟$0.1致电中国、美国、英国、澳洲及加拿大。如此热烘烘之优惠,定能令您完全熔化。快快投入一电通之炽热漩涡,以独一无二之姿态横扫各大热点。
IDD hotwave is now coming to town. Call your favourite spots:China, USA, UK, Australiaand Canada at just $0.1 per minute. It is One. Tel Summer IDD fever that younever gonna miss.
这是2002年夏天的一电通公司的电讯广告。在这则短短80多字的广告中。热浪、炎炎、炽热、热烘烘、熔化、炽热漩涡、热点等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竟用了7个。如果忠实地翻译成英文,其英文版本必然不堪卒读,译文仅用“hot”和“fever”二词将这7个词意思表达清楚。整个译文简洁明了。
(2)扩译或增补法
这类翻译手段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文某些关键词的词义进行引申或扩充,使其隐含意思凸显。另一种是出于中文表达习惯上的考虑。汉语广告常用四字成语,言简意赅,寓意深长。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理解。扩译或增补型翻译应用到广告翻译中,有利于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更快的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产品。例如:
例1:IntelPentium: Intel Inside
英特尔奔腾: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该译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广告翻译策略,而且还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技巧,把原文隐含的意思凸显出来。既突出了品牌又贴切地体现了奔腾微处理器功能和强大的驱动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