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当今移民的新角色- 以《骨》中文化译者莱拉为视角_第三空间-论文网

时间:2014-04-10  作者:崔莹,张丽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以及杂糅理论, 阐述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 对于小说《骨》中文化翻译者者莱拉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骨,第三空间,文化翻译,身份建构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推进,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从19世纪末第一部华裔小说的问世,到如今各类形式华裔文学作品争相夺艳,华裔文学的创作已历经了一百余年的历史,而探究族裔属性和文化身份问题,也是历代华裔作家讨论的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黄玉雪、刘裔昌为代表的早期华裔作家,他们对华裔文化身份的探索之旅是从描述早期华人力图认同并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历程开始的。因此,来自华裔群体“融入美国”的呐喊声,促使这些作品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和追捧。(程爱民2003:23)然而,到了6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华裔美国文学进入发展的高潮期,以赵健秀为代表的一批华裔作家以及批评家强烈批判前者认同观的同时,提倡了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男性传统和“亚裔美国文学的感性”。(陆薇2007:231)然而这种类似早期非裔文学中兴起的“抗议文学”,却在二元对立之间,同样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事实证明,这两种二元对立模式中的认同观,无法帮助处于边缘地位的少数族裔找到理想的归宿。

然而,进入到90年代后,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发展,尤其是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杂糅理论,给遭遇身份建构难题的少数族裔作家们带来了启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二元对立的关系,力求以消解超越二元对立的方式融合两种文化、建构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其中,新生代华裔作家伍慧明于1993年发表的处女作《骨》就是一部例证之作。这是一部以家族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两代华裔人生活的同时,从一位少数族裔女性的角度,探究了理想中华裔美国女性的文化身份诉求历程。本文试图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及文化杂糅等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翻译策略对于少数族裔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一.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翻译观

作为文化交流与商讨的媒介,文化翻译是后殖民翻译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话题。由于西方文化的霸权本质属性,交流过程中的东西方文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带入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模式之中。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在遭受忽视的同时,还会面临被强势文化吞并的威胁。然而,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提出在不同文化接触之间存在一个“第三空间”,这就为解决文化二元对立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他提出的“第三空间”是指:“既非这个也非那个(自我或者他者),而是之外的某物.”它是介于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空隙(interstitial)部分,是一种居间(in-between)状态。两种文化在这个空间中互相碰撞,并且产生一种文化杂合体,它兼具两种文化的特性,但又存在自身的特点。(Bhabha1994:37)霍米巴巴提倡译者把两种语言和文化带到“第三空间”中,让两种语言都放下自我中心的架子,就彼此间的差异性在平等的基础上和氛围里进行协商、对话。“第三空间”中话语的双重性的协商开始了一种新的言语行为,它存在于语言认同和心理机制之间,既矛盾又模糊的新过渡空间。这样使不同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相互理解、交流,最后达到彼此交融和共同发展。(张建萍2007)因此,“第三空间”的概念消解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使处于文化夹缝中的人们,能够自由地在一个断裂的、暂时的互文性文化差异中找到“可翻译可协商的空间”,借以展示自己的文化身份。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翻译也是一种抵抗性策略。巴巴在《心意如何进入世界:后现代空间、后殖民时间和文化翻译的尝试》一文中指出:翻译过程既是“去权威化的过程,又是为自己增加力量的过程”。(Bhabha1994:220)在他看来,原文和译文之间、始源文化(sourceculture)和目的文化(targetculture)之间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语言、文化的翻译都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同时,德里达也指出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和文化不是对等,而是一个“增益”(moer)内容和“填补”(supplement)空缺的过程。(王宁2002)因此,翻译的过程既有原有意义的丢失,也有翻译者和读者自己对它的补充、添加。这样翻译就成了一个意义不断变化的过程。巴巴认为翻译游移于文化系统之间,在实施的过程中引入一种偶然因素或不确定性,借以显示我们认为完整的表意系统,解构其本真意义上的权威性,同时打开了一片解放的可能性。(Bhabha1994:218)

二《骨》中文化翻译者-莱拉

《骨》是一部以家族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女主人公莱拉,是旧金山唐人街上普通华人家庭的大女儿。自从妹妹安娜跳楼自尽,这个华人家庭便开始分崩离析。父亲里昂,由于责备母亲的过错,不愿面对这场悲剧的事实,一气之下又离开唐人街,搬回到了单身公寓;小妹妹尼娜,却只身去了东部,当上了空中小姐,借以逃避家中挥之不去的愁云苦雨。家中的母亲,则整日沉浸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中,完全忽视了家的存在,也忽略了唯一留在家中的女儿莱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误区及对策_教学误区-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三英语学习者写作错误调查与分析_英语写作-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