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Howevercleverlysimulatedtheemotion,simulateditremained.
simulate的基本意义为模拟、模仿,比如,thesimulatedexperiment(模拟实验)。而上述句子当中,simulate被用于谈论情感,它们的共同处在于“模仿的,非真实的”,根据对具体语境的推敲得出如下解释:
无论伪装得多么巧妙,那情感还是矫揉造作的。
认识隐喻,结合语境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整体上把握词汇的含义,并从词汇层面上升到句子层面,直至语篇层面,甚至超越语言层面,渗透到文化层面当中。
利用以上知识,结合英语词汇教学,笔者把隐喻运用到实验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在第9周和第18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小测式的问卷调查,以比对两组的学习成效。
3.2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小测问卷中考查的是教学实践中学习过的多义词,在实验组中笔者详细讲解了隐喻知识,利用隐喻解释了各词义的关联,并给出例句;而在控制组中只是给出词义和例句。问卷中的问题以英译汉的形式出现,
例如:
sweat基本义:汗水、出汗→隐喻义:累人的差事
问题:(英译汉)Thisjobisquiteasweat,Iamexhausted.
以下表格摘录了部分被考查词汇,及两组的答题情况:
时间
|
考查词汇
|
实验组正确率
|
控制组正确率
|
第
9 周
|
sweat:汗水→苦差事
|
69.2%
|
48.2%
|
blossom:开花→发展
|
82.7%
|
69.6%
|
limp:跛行→事情艰难进行
|
73.1%
|
66.1%
|
accessory:附属品→从犯
|
48.1%
|
46.4%
|
jacket:外衣→(书的)封面
|
75%
|
60.7%
|
第18周
|
erupt:(火山)喷发→(事件)爆发
|
69.2%
|
73.2%
|
immune:免疫的→不受影响的
|
63.5%
|
46.4%
|
refuse:拒绝→垃圾
|
36.5%
|
41.1%
|
circus:马戏团→热闹场面
|
40.4%
|
23.2%
|
skeleton:骨架→大纲
|
78.8%
|
42.9%
|
平均正确率
|
65.6%
|
50.7%
|
以上表格中的词项是通过选取问卷题号单双数随机摘录的,可以看出,除erupt和refuse两项,实验组正确率比控制组略低;其余词项,实验组的正确率都显著高于控制组。因此,笔者初步得出结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隐喻知识是有成效的,也是值得推广的。这个结论也符合许多学者的观点。Cortazzi&Jin(1999)认为:隐喻能有效地明确概念,系统地组织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演变机制,更好地理解、记忆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于隐喻功能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王寅(2005)也指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对语言理解基础上形成的记忆效果会更好,而作为触类旁通式思维方式的隐喻能有效帮助理解。因此他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问题,提倡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三合一”的教学观。
4.结语
以上运用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实例研究表明:隐喻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值得推广。然而,隐喻涉及的不仅仅是词汇问题,它涵盖了更广阔的语言层面、交际层面和文化层面,因此以上小规模、小范围的调查难免有其局限性。其次,通过选取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实验也难免有失教学公平性。因此,隐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有待更大规模、范围,研究方法更加完善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Cameron, L. and Low, G. (eds).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ortazzi, M. and Jin, L. Bridges to learning: Metaphors of teaching,
3 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4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1998(6)。
6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