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几何中“面”的隐喻阐释_认知

时间:2012-11-21  作者:吴君,陕西,西安

论文导读::来探究几何中“面”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基于几何中“面”的隐喻分析。标志着认知隐喻理论的诞生。隐喻的本质是两个认知域间的概念隐射。
论文关键词:几何,面,隐喻,认知
 

1.引言

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By)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隐喻理论的诞生,使得隐喻研究有了质的突破。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根据某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Lakoff & Johnson 2003:5)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是通过熟知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相对复杂、抽象的概念,因而“人类的概念系统是由隐喻来构建和界定的”(Lakoff & Johnson 2003:6)。隐喻的本质是两个认知域间的概念隐射。它们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概念系统之中,已经成为我们思维机制中固定的组成部分,因而随时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激活。认知隐喻理论为我们正确理解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本文运用这一理论,来探究几何中“面”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基于几何中“面”的隐喻分析

Lakoff (1987)提出了当今认知科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心智的体验性(the embodiedmind),思维的无意识性(the unconscious though)和概念的隐喻性(themetaphorical concept)。他们还把知识看作是人们实践和体验的结果(Lakoff,1987;蓝纯,2005)。此外,他们还提出了隐喻认知理论的哲学基础,他们先后用了“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 和“体验(Embodiment)”等术语认知,继而提出了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的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基于对自身的体验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进而通过认知对世界万物形成了概念和范畴。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因此同样根植于体验。几何中“面”的概念也是人类以自身为中心体验的结果,人们通过对“面”的概念认识,逐渐形成了以“面“ 为始源域的概念隐喻系统。

2.1具体“面”的隐喻分析

在几何中,具体的面是由直线或曲线,或直曲线相结合形成的面,是可以直接观看到的,如正方形面等。人们的认知起点往往是由空间开始的,因此,在认识人体或者事物的表面时,人们就借用几何中的具体“面”来表达,而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隐喻,即由“面”的形状隐射到人体的某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或者物体的形状。我们看下面例子:

(1)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地面下雨后很潮湿论文怎么写

(3)墙面上有过刮过的痕迹。

(4)桌面上放着一包糖。

(5)她面部一化好妆就会到这里来。

(6)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宋 苏轼《续丽人行》序:“ 李仲谋 家有 周昉 画背面欠伸内人,极精。”

这些例子中的“面”都是由具体“面” 映射到事物的表面 (例1到例4)”或者到“人的某个身体部位(例5和例6)的隐射。“水面”、”地面”、“墙面”、“桌面”、“ “面部”和“背面”分别指水、土地、墙壁、桌子、一个人脸上和背的形状。空间概念是很多概念的起点域,人们习惯于把空间里的认知的概念如几何中的“面”和现实中的具体物体或人相联系。如上面例4当中的“桌面”,其表面是平的,就如几何中“面”中直面的形状,因此,人们常借助空间概念中几何“面”来描述事物的表面如“桌面”。例5中人的“面部”就如人们在几何“面”的曲面形状,有弧度,两者在形状上相似,才有“面部”的说法。

2.2抽象“面”的隐喻分析

人类除了认知具体的客观事物,还有喜怒哀乐的抽象情感,而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抽象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体现的,即人们往往借助面部的词语来描述抽象的情感。这样,几何中的面这一空间领域就间接地通过人体的面部映射到了人的抽象的情感经验领域,从而形成了抽象层面上的“面”的隐喻。以下就讨论由面构成的词语是如何来喻指人的情感和经验的。例子如下:

7)不住的面红耳赤认知,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8)他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都身无分文了还抢着付钱。

9)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清·李渔《曲话·结构》)

10)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晋书·孔严传》

“面红耳赤”中的“面红”是“脸面变红”, 在抽象层面上,表达一个人紧张或急待的情感。实际上,真正的始源域为几何中的“面”,它映射到人的脸面上,再从人的脸面映射到人的情感上: 几何中的面—人的脸面—人的抽象情感(紧张)。 或张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喻指因要颜面而遭受痛苦,这里的投射路线为: 几何中的面—人的脸面—人的抽象情感(颜面); “耳提面命” “人面兽心”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些隐喻词组都是借助人的面部变化来表达人的情感的,这类隐喻的工作机制是由始源域(人的面部)映射到抽象域(人的情感)的,而人的面部的始源域又是几何中的面。

2.3几何中基于“面”的特点之上的隐喻分析

2.3.1面的空间性

在几何中,面属于空间的一部分,因而面具有“空间性”特点,同样,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上,面的“空间性”也隐射到了语言的表达层面,即形成了由几何中面的空间性到人体或者事物空间的隐射。根据(Lakoff & Johnson,1987)关于隐喻的分类,实际上,这一隐射属于他们说的方位隐喻。赵艳芳(1999: 107)指出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其来源于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如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感、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到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我们看下面例子:

(11)小明的成绩总在我的前面,而小芳的成绩总在我的后面。

(12)我们可不能老走在后面啊!时代在进步啊!

(13)我是公司的副总,在我上面的是王总裁,在我下面的是李科长。

(14)这道题完成所用的时间是这样的:我用了3分钟认知,在我前面的李艳用了2分钟,在我后面的万露用了5分钟。

以上的例子是由“面”构成的方位词来隐喻较为抽象的概念。例11中的“前面”和“后面”指的是成绩的好坏,例12中的“后面”指的是先进知识的落后。蓝纯(2005:139)提出过数量隐喻: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里,我们可以把它引申为:数量较多为前,数量较少为后来解释这里面的隐喻。也就是说,成绩分数越多,就为前;反之,则为后论文怎么写。同理,获得的新知识越多就为前,反之就为后。例13 中的“上面”或“下面”分别指的是地位的高和低。这刚好反映了把蓝纯(2005:141) 提出的社会等级隐喻中的“地位较重要为上, 地位较次要为下”。例14中的“前面”和“后面”则指的时间上的先后,同理,我们可以把蓝纯(2005:143)提出的关于时间隐喻“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迟为下”引申为时间较早为前,时间较迟为后来解释其中的隐喻现象。总之,通过分析以上例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由“面”构成的方位词能表达一些诸如地位、数量、好坏、时间等抽象概念。其映射过程为:由几何中的“面”隐射到现实的语言表达层面上来表达一些抽象概念。

2.3.2面的可数性

由于几何中的面是可数的,一个空间是由多个面组成的,因此几何中的“面”具有可数性。这一特性可体现在人们日常的语言表达上,其作用是使人类的一些抽象的情感经验量化,这样便有助于人们更好的把握一些抽象的概念。

(15) 我和他只是一面之交。

(16) 在生活中,常有些人为人八面玲珑,尽量不得罪人,有时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17)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18) 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由“面”字构成的词组遵循着一个规律:即把抽象的概念数量化了认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物或情感。例15中的“一面之交” 用“一面”喻只见过一面的交情,喻交情不深;例16中的用“八面”喻处事机巧圆滑,各方面都敷衍周到,谁也不得罪;例17中的“两面三刀”用“两面”比喻背地里诋毁别人, 挑拨是非;例18中的“一面之词”用“一面”指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喻不太可靠的话。总之,人们在表达情感和经验时,通过量化的方式,借助“面”构成的数量词组来映射到抽象域中,使得抽象的事物和情感变得更加容易为人理解,更加具体。

3分析总结

通过上文对“面”的隐喻分析,我们可以勾勒出几何中“面”所存在的概念隐喻及其系统的隐射关系,如下图所示:

始源域: “面”目标域:人体或物体

人体的某个身体部位的形状:面部

具体“面”

物体的形状:地面

几何中的

“面” 抽象“面”人的抽象的情感:死要面子活受罪

空间性:前面

面的特点

可数性:一面之词

图: “面”的隐喻映射图

4结束语

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几何中的“面”,分别从具体面、抽象面及面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几何中的“面”在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我们发现概念隐喻这一理论对研究几何中的“面的”隐喻现象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然而,本文只是研究了几何中的“面”,像“点”和“线”等概念有待于做出研究,点、线和面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不仅仅只单独研究一个,而且有必要探讨它们三者之间在几何中的关系如何隐射到语言表达层面上。


参考文献
[1]Lakoff, G. 1987. Women, 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GeorgeLakoff and Mark Johnson.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蓝纯.《认知与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军语在商业用语中语义泛化的认知研究_军事术语
下一篇论文:分析英语中存在的男性偏见现象_女性歧视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