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全面化解速度疑难点,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全面化解速度疑难点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我们的方法不应该只有一种。如图甲所示,让几个同学在操场的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向前跑,一段时间后谁跑在前面谁的这段路程里速度就快,这是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路程;如图乙所示,让几位同学在操场跑道的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向前跑,分别几下每一位同学到达跑道的同一终点处所用的时间,睡的时间短谁在这段路程中的速度就快初中物理论文,这又是一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内比时间。而我们最终选择了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得出了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s/t。这是因为,第一种方法中,数据大物体运动就快,而第二种方法中数据大物体运动反而慢,所以第一种更加符合我们的习惯核心期刊。实际上,两种方法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的。
例1.在江苏省,体育已经纳入了中考的考查中,其中的1000m长跑是必考项目。在小轩就读的学校,1000m长跑测试是初中阶段每个年级都要进行的测试项目。七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50秒,八年级时小轩的成绩是3分30秒,关于小轩的1000m长跑成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七年级时小轩的速度大 B.八年级时小轩的速度大
C.小轩在七八年级时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比较小轩两个年级的速度大小
解析: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比较小轩在七八年级时1000m长跑中的速度大小。第一种方法:因为小轩每次长跑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1000m初中物理论文,所以他两个年级里运动的路程相同,而他在两个年级里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八年级用的时间少,因此八年级时它的1000m长跑速度快;第二种方法:因为小轩七年级跑完1000m用了3分50秒,而八年级时跑完1000m用了3分30秒,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将这两次长跑全程录像,当八年级3分30秒跑完1000m时,七年级的长跑中他还在路上,即在3分30秒这一段相同的时间内,八年级时跑的路程比七年级长,因此八年级时的速度快。
答案:B
点拨: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式,但是最终的判断结果应该一样。
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运动时间内,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它是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之所以说是粗略的表示运动的快慢,是因为不知物体运动过程中何时加速,何时减速初中物理论文,何时中途停留。平均速度公式: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核心期刊。在公式 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t一定是通过的路程S所用的时间。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它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任何一段路程或者人和一个位置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路程的速度可以代表其他任何一段路程和位置的速度。
例2.(20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解析:阅读图片可以发现:这段路程中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横坐标表示运动的时间,竖坐标表示运动的路程。因此要想知道甲车的速度,我们只要任意找到甲车的一段路程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找到甲车图像上t甲=10s,s甲=150m的这一段进行计算:V甲=s甲/t甲=150m/10s=15m/s;以甲车为参照物初中物理论文,要想判断一起向东行驶的乙车的运动方向,首先还是要解决乙车的速度。对于乙车而言,我们还是只要任意找到乙车的一段路程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找到乙车图像上t乙=50s,s乙=300m的这一段进行计算:V乙=s乙/t乙=300m/50s=6m/s.相对于地面来说,乙车比甲车慢,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答案:15 向西
点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而言,计算速度时所选择的路程是任意的,但是要注意时间必须和这段路程对应,而且如果是在图片上寻找数据,一定要找到这样的点:路程和对应的时间要能直接在图上的坐标轴上确定数据。
例3.在千岛湖之旅中,小虎和爸爸乘坐的游船以20km/h的速度顺流而下,从仙人岛到达溶洞岛,然后又以12km/h的?俣饶媪鞫上,由溶洞岛返回仙人岛初中物理论文,小虎想知道游船在两岛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用S表示两岛之间的距离,则游船往返一次所通过的路程为2S,从仙人岛到达溶洞岛所需的时间为 ,溶洞岛返回仙人岛所用的时间为 ,用v表示游船在两岛往返中的平均速度为,根据平均速度定义:

=2×20km/h×12km/h(20km/h+12km/h)
=15km/h核心期刊。
点拨: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 ,速度的平均 。因此本题不可出现简单的将两个速度求平均值的错误。
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 ,因此我们要想测量平均速度,就是要测量某一段路程的长s和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例3.(2011江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cm
|
26
|
|
|
时间t/s
|
|
4
|
|
平均速度v/(cm/s)
|
|
|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解析:(1)小车由乙到丙,车头从64cm到达0cm处,路程是64cm;小车由甲至丙初中物理论文,车头从90cm到达0cm处,路程是90cm;小车由甲到乙,时间从05∶04到了05∶06,时间是2s;小车由甲至丙,时间从05∶04到了05∶10,时间是6s;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v=s/t=26cm/2s=13cm/s;小车由乙至丙平均速度为v=s/t=64cm/4s=16cm/s.
(2)小车前后两段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cm
|
|
64
|
90
|
时间t/s
|
2
|
|
6
|
平均速度v/(cm/s)
|
13
|
16
|
|
(2)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全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
点拨:该实验中涉及的数据有9个,实际上我们只要测量4个,分别是甲至乙、甲至丙的时间;甲至乙、甲至丙的路程;乙至丙的时间和路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所以,正确确定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为我们的实验过程带来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