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预期理论视阈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_激励机制-论文网

时间:2014-03-25  作者:刘世荣
这一行为选择是由基于农村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对新农保政策所作出的预期评估的高低所决定的。而造成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做出预期评估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于对新农保政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降低了农民的政策预期。行为主体准确充分的掌握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行为人作出合理预期的基础。在农村社会,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往往基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并发挥自身理性对农村政策进行解读,做出自我的政策预期评估。但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限制了农民对政策信息的充分准确解读,降低了农民对政策做出的预期评估。在新农保政策推行中,某些农民将“年满60岁的农民可以直接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资格的子女必须参保”的规定理解为用子女的钱来为父母养老,认为这种规定违背了参保的“自愿”原则。农民没能切实看到自己的缴费是存在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上,是在为自己养老进行积累。而部分尚未达到60周岁需要缴纳一定的参保费用的群众,因个人自身对政策的解读能力有限,难于对国家新农保政策及当地政府制定的新农保推行方案进行较为准确有效的解读,无法从相关政策中看到实惠。一方面,由于政府的宣传材料,也未能将农民参加新农保所获得实惠较为明细化,具体化的展现出来,对于农民较为关心的参保经费的管理,保费的保值增值,保费银行利息等问题也未能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容易让农民产生一定的歧义,降低对新农保政策的解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自身的保守性以及受到过去农村合经会倒闭等事件的影响,认为现在新农保政策还在试点阶段,政策不稳定,为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利益,存在等待观望思想。这就导致新农保政策中对农民参保具有诱导性和激励作用的条款和措施难于很好的发挥作用,使得大多数农民在参加新农保的过程中,彼此相互观望,严重影响了新农保政策的积极推进。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民难于对新农保政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无法做出较为准确的政策解读,降低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预期评估。进而导致了新农保政策推行过程中,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较低和低档次参保的特点。

二是基层干部公信力的下降,难于对村庄进行有效动员,降低了农民的政策预期。预期评估是一种客观的心理方法,行为者在进行预期评估往往受到对行为客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影响。在对新农保政策进行预期评估时,农民在心理上受到对政策推行机构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信任感的影响。在乡村社会,基层干部作为新农保政策推行的主导性力量,其自身形象和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推行效果。由于历史性因素的影响,基层干部往往是作为国家对基层资源的汲取和对村庄秩序实行控制的职能存在于农民心目当中的,而作为对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性地位则极其微弱。近几年来,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而基层组织的职能却未能及时得到很好的转变,使得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仍然极其低落,导致了基层组织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极其式微。以此同时,还有某些基层干部的贪污腐化更是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在农民心目当中的形象,导致基层干部公信力的严重下降,致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缺乏对村庄社会进行有效动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贯彻执行。“在农村社会,村干部往往是作为农民异己性力量存在的”,但作为新事物的新农保的推行又离不开村干部的广泛宣传和对新农保政策细致的解读,这就可能导致了政策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下降。另外,某些基层干部为了彰显政绩,在新农保的推行工程中,急于追求高参保人数,高参保率,而实行某些“要办事,先参保”的强制性规则,导致农民了的反感和抵触。这种具有附带性因素的参保,严重背离了新农保推行政策的自愿性原则,增强了新农保政策的推行阻力。由于农民对于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不信任感,延伸到其推行的国家政策上,导致了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推行的心理预期的下降。使得新农保政策在基层干部推行下的低效性。

三是新农保政策内在激励机制的缺乏,弱化对农民参保的诱导力,降低了农民的政策预期。政策的内在设计和涵盖政策信息是农民做出政策预期评估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而政策自身的制度缺陷和不足是造成农民政策预期评估的根本性因素。在新农保的政策推行中,由于政策自身的内在设计中缺乏对农民参保,特别是高档次参保和长期缴费的内在诱导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在新农保的政策推行过程中,为刺激农民参保地方财政往往将补贴发放在参保缴费上,并且不论参保缴费档次高低一律是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这就使得农民在发挥自身经济理性的过程中,往往选择100元的参保缴费档次,而把多余的钱转向其他的投资方式。另一方面,在新农保的推行政策中,没能很好的体现出农民参保缴费越多,财政补贴越多的优势,也没有具体做出缴费年限越长,基础保险金越高的制度性规定。这使得新农保政策缺乏对农民高档次参保,长期缴费的内在诱导和激励机制。这就往往导致农民在参加新农保的过程中,大多只停留在按最低档次缴费每人每年100元的参保标准上。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加快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的初浅思考-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