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研究综述_成因-论文网

时间:2014-01-01  作者:刘鹏
其次,要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应注意开发适合弱势群体的就业岗位,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再次,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规范人们收入的分配秩序;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完善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司法保护制度;加快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弱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四,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网,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救助和提供必需的保障。第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社会化,为弱势群体提供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脱贫能力。[14]

陈波、卢志强、洪远朋研究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他们认为,我国改革中形成的弱势群体需要进行利益补偿,否则将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行经济利益补偿的对象主要有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以及过早离退休的干部、职工、知识分子。对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补偿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适度原则、“造血”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补偿方式包括帕累托补偿、卡尔多补偿(即完全补偿)和非卡尔多补偿(即非完全补偿),当前应以非卡尔多补偿为主。[17]

部分学者探讨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覃有土、韩桂君认为,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18]凌世敏认为,我国对弱势群体的立法保护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完善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1、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在总量上较少,甚少专门针对弱势群体而制定的法律且大多立法层次较低;2、现有法律保障的范围过于狭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程序性保障;3、缺少应有的诉讼制度作为后盾,使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更多地成为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此,他提出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立法保护,内容包括: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为一项总的原则写入宪法;制定一部针对所有弱势群体的基本法,如《社会法总纲》;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定不同的弱势群体保护特别法,如《农民工权益保障法》。[19]

王春光从利益分化角度分析了社会主要群体在利益分配中的不利处境,提出了改变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地位的对策措施。他认为,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导致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其他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掠夺。因此,应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贪欲,制约他们的无作非为,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以此遏制中国当前不断扩大的利益分化势头,缩小收入差别。[20]

参考文献
1 钱再见.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文史哲,2003,(1).
2 吴忠民.危险的征兆: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11-18.
3 吴忠民.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J]. 东岳论丛,2006,(3).
4 王春福.改善民生与关照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J].理论探讨,2008.(2).
5 张立今.论弱势群体及其权利维护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5).
6 李迎生.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弱势群体问题:特点及其成因[J]. 河南社会科学,2007,(3).
7 刘育红.陕北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形成原因与财政对策探析[J]. 理论导刊,2007,(12).
8 许爱花.进城农民工的弱势化程度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2009,(1).
9 刘鹏.结构性贫困:对中国农民弱势处境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0 李晓红.城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析——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0,(4).
11 李远龙.论中国弱势群体的形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2 钱亚梅.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风险境遇与应对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0,(9).
13 杨传昌、侯立元.教育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流动[J].教育学术月刊,2009(2).
14 李云智.转型期的弱势群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15 陈运遂、曾贤贵.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5,(5).
16 刘卓红、胡宜安.论新时期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及其建构[J].理论视野,2004,(2).
17 陈波、卢志强、洪远朋.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4,(2).
18 覃有土、韩桂君.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法学评论,2004,(1).
19 凌世敏.加强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9).
20 王春光.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J].江苏社会科学,2007,(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轻轨供电系统谐波的测量与仿真分析_公共电网-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连云港徐圩新区开发建设研究-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