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育的美学借鉴_审美教育-论文网

时间:2015-02-10  作者:杨振兴

论文摘要:美的本质是主体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审美的本质在于主体自由的观照,美的精神或审美精神的实质也就是主体的自由或超越,人在不断的创造中提升自己完成超越,从而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本文从语文教育的学科个性和培养目标两个方面来讨论语文教育的美学借鉴,力图使审美精神观照下的语文教育呈现出自由创造的本质特征。
论文关键词:学科个性,审美教育,自由创造

语文教育的美学借鉴应该是精神上的吸收,强调以自由创造为内涵的审美精神应成为语文教育的灵魂,这是对功利主义语文教育观美学超越的理性要求。语文教育对美学精神内核的借鉴和吸收,首先应当是这种自由与超越精神的借鉴和吸收。

一、重建语文教育自由创造的学科个性

20世纪以来,中国面临复杂多元的文化,除传统文化之外,西方文化在19世纪开始传入,到20世纪形成高潮;同时更为重要的主流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针,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种文化在“文革”之前其各自地位、作用较明朗,用通俗而形象的说法即是:“屁股坐在革命现实之上(革命文化),一只手伸向古代(传统文化),一只手伸向外国(西方文化)”。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独立自足的文化大系统,历史悠久,相当稳定。而革命文化却肇自异域,发展快,变化大,与政治情势息息相关。三种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亦即新形势之下它们势必会进行新的整合与重铸;它们之间在主次、轻重,弃取、存用、分量、比重等方面,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如果语文教育依然缺少内在的体系,缺乏自己内在的学科支撑,这种起伏不定,摇来摆去的特征会依旧延续下去。只有主动创造新质,使语文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支撑,这种支撑无法被抽空,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有可能以一个学科的姿态面向未来。问题是语文教育是否具备摆脱依附的能力与可能?它站在什么立场上去进行自己的学科努力,创造自己的学科支撑?美学立场可能是语文教育最好的选择。在人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时,对象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主体也不被对象的具体效用所束缚和限制,就主体内部来说,也摆脱了欲望冲动与纯理智需要的片面性,从而主体与客体、主体自身和各种关系都处于自由和谐的状态,所以“我们一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黑格尔《美学》P337)。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美学》P147)。借助美学立场把语文教育从各种依附中解放出来,语文教育与政治观念的疏离显明了语文教育的维度与政治观念的歧见。语文教育应从美学立场抛开现成的理性框架,抛开固有的常识范式,重新洞悉自身。这时,美学立场将使语文教育避开预设,穿透习以为常所造成的无形遮蔽,从种种文化秩序的空隙和裂缝之间瞥见以往的盲点,进而释放出遭受压抑的个性意识。

二、加强审美教育培养自由创造的人

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要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作品,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捕捉形象进行分析,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当代青年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这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美的准确理解。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可以说是受错误的审美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清除这些不良的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便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要准确地理解美,鉴赏美,必须要有准确地把握美的性质的能力。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语文教育在教给人谋生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更应该造就人自由创造的天性。因为人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语文教育更应多关注“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和“怎样努力过一种完善的生活”。围绕当下考试进行的语文教学,教师力图对教材进行理性的“客观”分析,把文章理解成若干碎片,名之曰“知识点”,同时又投入相当多的精力进行猜迷似的“标准化考试”的模拟训练,从而忽视学生创造的本质力量的培养。语文教育存在着的这种使人工具化和奴隶化的倾向和培养目标有关。语文教育应该通过对人自身的深刻关注,使其有助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和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美的精神表现为对自由创造境界的追求,表现为对审美观照时的那种超越当前功利性的“非功利性”,也表现为立美创造时在对象的形式上所烙上的自由的特征,更表现为一种对美的事物所内涵的自由本质的关注和珍爱。语文教育在以应用作为目标的时候,加强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更富弹性和张力,直接指向人的自由创造本质。这样,学习的功利目的便得到升华,认知对象转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主体单一的认知功能转换为全部身心特征参与的审美观照,在审美观照中,人的自由创造本质得以凸显出来。也许,可能的世界只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它离我们的语文教育实际,离我们的社会现实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这并不是我们不去思考的理由。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真、善、美之所在,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为美所充溢的过程,让身在其中的个体因美的充盈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注释:

①陈建翔“学习审美论”《教育研究》1994.

②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教育研究》1997.

③《人格与审美》赵伶俐安徽教育出版社

④《语文课堂教学概论》余立新重庆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阅读说话训练思维_教学案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指导之我见-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语文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