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对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改造探析

时间:2015-06-10  作者:杨平世 祁燕琴

摘要:田径教学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体系下,在实施课程标准和达成课程目标中,给予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思考空间和选择空间。如何使田径教学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每个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对现行田径教学内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力求对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造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造

田径作为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这已为多数人所认同。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实施,各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渐深入,同时也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突破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线进行编排的竞技体系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合学生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

陇南地区部分学校的在读中小学生和任课体育教师。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以陇南地区部分学校的100 名中学生和100 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并走访了8 名任课教师,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 调查分析

3.1 对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调查

表1对小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调查表

 

对现行田径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

                         是                否

人数        26                74

   比例         26%               74%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100名调查对象中,对现行田径教学内容感兴趣的人数为26人占总比例的26%,而其余74%的学生则因各种原因所致对现行田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两者比例相差48%,悬殊的比例深刻的反映了现行田径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

4 对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的分析

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的田径教学内容,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和束缚,其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依然没有突破以技术为主线进行编排的竞技体系。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已出现了种种弊端。研究表明,现行田径教学内容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难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与学生田径认知、学习能力水平的一致性,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服务。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与时代要求存在差距,不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终身体育观念相脱节,问题诸多。

4.1 技术难度高

新课标的要求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而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而现行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过分强调技术的规范性、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身心的全面发展.田径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技术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而且安全性不高,学生对运动技术不易掌握。而田径运动是中小学体育的基础项目,也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之一,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进行改革。

4.2 不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身心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骨骼弹性大硬度小,易弯曲,发生畸形。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快。心肌纤维细,收缩能力较弱。体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不够完善。到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不断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肌力增强,对力量、耐力素质练习承受能力也增强。随年龄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体能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心理发展完善,学生独立性和坚持性都迅速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增强。动机、兴趣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现行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难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4.3 场地器材的限制

尽管田径教学对设施的要求不高,但是器材、场地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由于场地器材规格的限制,使田径运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不能满足学生对田径项目各种体育活动的需要,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性。

5 建议

在田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标”精神,在充分研究田径运动的教育性、教师的技能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基础上,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其成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

5.1 简化技术难度

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通过教学增进学生健康,从技术教学上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尝试,尽可能使技术简单化、趣味化。这就要求教师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利用一切有趣的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地形、地理条件,采用越野跑、变换跑、跑跳结合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比赛、游戏活动,增强学生对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竞争和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学生练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5.2 合理安排运动项目

在安排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把身心发展渗透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5.3 开发利用场地器材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田径场地、器材并不齐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例如:跳绳、橡皮筋、标枪、实心球等都可以灵活运用于田径运动的项目中。书包可作为负重物,上衣可作为标志物,手绢可作为传接物,石头、木块、沙包、纸团等可代替铅球、实心球、标枪等器材以投准的方式来代替投远等。考虑用生活中的常用物作为器材运用于教学中。打破纯竞技化的场地器材规格限制,一切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重新对场地和器材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学生各种体育活动的需要,改造适合各级各校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通过转变形式和方法从而使教学方式、手段变得丰富多样,促进课堂气氛活跃和学生的兴趣。

总之,田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一个比重很大的内容,它的作用和重要性正为人们所认同,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时期,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田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造、创新,使田径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真正做到增进学生“身、心、社”的整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让更多的学生选择田径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因此,我们在学习与贯彻新课标理念时,应从文化、竞技特点、运动特点、心理体验特点及发展体能的作用等多方面去全面理解、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并组织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田径的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又能灵活地把这些技能运用于竞赛和健身娱乐等各种运动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田径刘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2]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4]田径类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许世岩张广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1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定西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论文:试在学校体育中构建“大众化的运动竞赛模式”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